共生形态 发表于 2019-11-13 14:24:21

共生形态--广州东湾体验中心

留白,源自于中国传统绘画的构图技法,以无形绘有形,在墨与纸的黑与白之间,描刻出形与神的深邃意境,留予人无限的想象。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精粹,留白的艺术早已浸透入文学、戏剧、音乐,乃至人生处世哲学中。正所谓,水满则溢,月满则亏,克制与取舍往往才是走向无限的通幽之径。


“少,即是多”,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斯密·凡德罗以少意多的建筑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留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现代主义建筑通过形体的变化实现空间上留白,以建筑语言上的停顿、中断、缺失表达空间中的虚与实。“留白”除了在满足功能主义上的前提上,更加注重与环境的共生与融合,将环境作为设计的元素融合建筑的设计中,创造积极的空间围合,让二者相融共生。留白艺术与现代主义建筑既像一场不谋而合的遇见,也是西方的“写实”与东方“写意”的融合延伸。









作为一个体验中心,接待是必须具备的功能,而展现与地方文化相融的生活美学是它“体验”的价值所在。从简洁的立面,充满几何线图的形体构造中你很容易读出它所穿着的“现代主义建筑”外衣。细细端详之下,在它脚下映衫着倒影的水面上,开合有度的空间格局里,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留白艺术被镶嵌其中。


这,是我们设计的起点,也是我们要去往的终点。











尊重与退让,是本次设计的核心原则。鲜明的功能主义风格融合着东方诗意的空间韵律,原建筑的设计本身已呈现着强烈的美学表达,空间的形态与环境的尺度间蕴藏着微妙的平衡,多一分则满,少一分则空。基于此,设计师在设计中刻意营造出更多表现上的“留白”,建筑的“墨”,在装饰的“白”中更加生动深邃,室内与建筑设计也因此走向相互成就。















在建筑的正面处,简洁素白的立面被掏开一隅,庭院中的水景可见一二,但也仅见一二,更多的则是被藏之于后的留白与想象。设计师将原本位于建筑外侧的入口移入打开的洞口之下,向内走去,被截断画面与想象跟随视线慢慢展开,在水面映衬下营造更强烈的空间包裹感,让中庭的景观与建筑本身融为一体,建立从视觉到空间的递进连接。


进入内部,映漾着天空的水面在脚下横向铺开,从水面升起的艺术装置像是被时光惊起的飞鸟,在宁静的空间里拍打起阵阵生趣。设计师在角落里安置的一方长椅,不仅为景致增添了层次,也为到来的人勾划一阵时间的留白,供以休憩、沉思。


四面围合,天地相扣,原本是建筑最基本的形状,建立着内与外的空间关系。在三根立柱的支撑下,向内的墙面得以完全舍去,以建筑的言语道出一片结构上的“留白”,庭院的景致因此被完整展现,内外之间的绝对关联被就此打破,形成“外中有内,内中有外”的空间秩序,建筑、空间与环境,浑然一体。














内退的玻璃隔断在打开的空间里划出了前厅核心的接待空间,通透的质感保持了内外视野的连接,让空间隔而不绝。玻璃隔断的内退为景观与内部空间留下融合的余地,同时建立内外两条流动动线,免去过多纷扰,避免“过满则溢”。在前厅内,设计师摒弃了一切多余的结构,保持空间整体的通透与轻盈,前台、沙盘、洽谈区依序安置,三两艺术品点缀层次,对建筑的初心保持尊重,以少,见多。


穿过连接前厅与后厅的连廊,一簇枝桠立于水面,身旁墙面素净,背后天空寂辽,不大的天地方寸间却为它留下了的无限的空白与想象,在水面的倒影里彷佛有寂静的诗意在低语。

















光是建筑的灵魂,建筑是捕捉光的容器。与环境高度交融的建筑空间,为自然的光打开了展现自我的机会,能将它捕捉,建筑便有了更多灵魂。“变化”,是自然光线最大的魅力所在,不同的时间、天气赋予它相异的色温,材质是捕捉它不同的质感与层次的重要道具。设计师以光的色温变化的基础,为整体空间建立统一的温和色调,以相同色系的深浅变化形成层次。配合浅色的木、温润的米色石材、黑色磨砂不锈钢、白色水磨石等吸光的材料,将光留住。一切看似让位于光,却又处处彰显光。











剖面图▽


平面图 ▽


项目名称:广州东湾体验中心

设计总监:彭征
主案设计:谢泽坤
设计团队:夏声悦、郑瑾萱、叶子荣
设计单位:广州共生形态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项目业主:远洋、保利、招商
业主团队:郭雷、郑棣升、郑俊伟、钟新星
设计时间:2019年03月
竣工时间:2019年09月
设计面积:650M²
主要材料:沙漠金石材、贝金米黄石材、古铜色不锈钢、黑色不锈钢
建筑设计:XAA建筑事务所詹涛工作室
景观设计:博克斯林景观事务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共生形态--广州东湾体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