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名师与新作

注册
叶铮:审美与道德
文致中和  / 发表于 2016-11-29 14:52:06 |同行交流[开放]  / 大咖人物
美是灵魂的真实写照

美是灵魂的显现形式

生活中,我们发现着美、欣赏着美、创造着美……不论是艺术家、设计师,抑或是普通的爱美者。
对于审美,我们喜爱什么,讨厌什么,都是内心深处的自然流露,是灵魂的真实显现。
因此,对美的评判,应人而异,各不相同。因为美反映了人格品性,反映了灵魂的潜意识表现。
如此情况,我们随处可见。如:生活中,不同的装扮反映出不同的品位……旅途中,不同的人面对同一美景,则可能持有全然不同的态度。这反映出各自不同的内心世界与精神禀赋。
又如:设计师对不同表现风格与形式的追求,反映出设计者不同的人生品格……好比不同的绘画艺术,直接表达出不同画者的趣味品性……
同样,不同需求的场所环境,亦需相应的设计样式相匹配,即“场所精神”的表现。如此事例,不胜枚举……
17世纪英国著名艺术评论家约翰·罗斯金在《建筑的七盏明灯》中曾指出:“建筑美不仅是一个美学问题,更是一个道德问题。”
由此可见,审美是表,道德为本。美是灵魂的表现形式。

审美体验的真实性
在审美面前,人人都显得真诚、真实,这是审美的一大特征。
由于审美体验,是潜藏在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生命体验,因此自然本能的表露,将成为审美真实的反映。
人,能包装自己,欺骗他人;人,能讲假话,办违心事…… 但,只有对审美爱好的选择与体验,人们假不了,因为他(她)一定是发自内心的喜好,是真实体验的选择。
审美的可敬可畏,就在于它超越人类的理性判断,真实地显现出每个人的灵魂品格。因此,对人的认识与鉴别,完全可由审美层次的鉴别入手,恰如“验血型”一般,真实可靠。

创造与欣赏、输出与输入
对于创造美的人而言,人品决定着他(她)作品的格调与品质,这是输出。
对于接受(欣赏)美的人而言,人品决定着他(她)对何感兴趣,这是输入。
输出与输入,即创造与欣赏,也需要同处一个境界,方能相互沟通与理解,就好比频道波段对接。输入者遇到适合的审美品格,如同唤醒沉睡在内心深处的种子,瞬间对接。
如果输出与输入,不在同一个频道波段,那就无法进行欣赏沟通。所谓的“对牛弹琴”正是如此。
恰恰是因为不同的精神禀赋,造就出各自不同的内心世界。而不同的内心世界又反映出不同的审美喜好。“品”成为联系先天禀赋与后天喜好的纽带。
输出什么,由“品”决定。
输入什么,也由“品”决定。
看一个人是如此,看一群人也是如此,看一个社会、一个时代,更是如此!

审美境界与人格品性
审美八大境界

审美表象,千变万化。但按其审美品性的境界来看,可归纳为八大审美境界。见审美与品性图示表。图表将审美总体分为两大范畴,以±0.000线为分界线。分界线以上为美的世界,共分为四层境界。由低至高递升,分别为“愉悦”、“优雅”、“诗意”、“神圣”四个层次。分界线以下为丑的世界,也分为四层境界。由浅至深递增,分别为“平庸”、“矫饰”、“恶俗”、“恶心”四个层次。
webwxgetmsgimg.jpg
↑ 审美与品性图示表

愉悦
愉悦,层次(1)。就是通常所指的漂亮、好看、有趣… 能吸引人,使人得到快感,具有赏心悦目的功能。如此审美境界,是纯视觉感官上的体验,也是我们最为常见的审美表现。其跨度之广,可从日常生活的妆扮点缀,到惊艳旷世的大家之作。一般而言,此类审美一般通过装饰性语言来呈现,并由具体之“物”为媒介。
所对应的人格品性是:善良、聪颖、浅薄……
优雅
优雅,层次(2)。由纯感官的愉悦上升到理性的层面,在美丽中更见其的智慧,显示出高雅而有涵养的气质。那份理性的呈现,体现出一种对美的世界的探究和洞悉,是专业智慧的积累,是审美规律的揭示。比如:“黄金分割”、“空间秩序”、“抽象关系”、“消解与粒子”等等。这样的积累,构成了专业的历史,更多的揭示,仍在未知的发现与创造中,如同美学领域的科学家那般。而如此在智性基础上所洋溢的优雅,亦同样千姿百态:或舒缓、或伟大、或高贵、或矜持、或纤柔……
不论古往今来,优雅都是文人雅士所推崇的审美情结,更是美之体验的理性显示。
所对应的人格品性是:高贵、理性、涵养……

诗意
诗意,层次(3)。什么是诗意,就是面对自然,那种潜藏於表象之下,难以言表的内心体验。
诗意的产生,好比自然(环境)表象中深藏的灵魂(神性),与人内心深处的灵魂(神性)相邂逅的瞬间,所激发而出的情感。这样的情感状态,远超越于人类的语言范畴,它是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的审美境界,是感官理性上升到情感深处的内心体验。通常,有诗意的环境,都有强烈场所精神的地方。可以说,诗意是神灵借助自然凡物,通过具像感性的方式,所传递给人的精神启蒙。
遇见诗意,即见神。
诗意,同样是多样的、复杂的、朦胧的、难解的。有些诗意,对某些人显得容易理解,而对另一些人,则显得晦涩难懂。这是各自生长的环境与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对诗意的感受则会产生较大差距。因此,对诗意的体验,更需要一颗敏感丰富的心灵,一个忘我崇高的灵魂。
所对应的人格品性是:崇高、丰富、超凡……

神圣
神圣,层次(4)。人间稀有之审美境界。是借助审美,由人的内心情感上升到“法”与“真理”的心灵体验,是一种震撼灵魂的审美过程。如此境界,完全超越了自我,展现出对不可抗力的膜拜,对自然、真情、真理及宇宙秩序的敬畏,是一种对“法”的觉悟。如此神圣之美,传递给人那种不可侵犯、亵渎的力量,是超越天地间永恒精神世界的归宿。
人有智商与情商,更有神商的存在。感受神圣,依旧是人类稀缺的品格。
所对应的人格品性是:神性、伟大、无我……

平庸

平庸,层次(-1)。此类情况,完全是无个性、无美感。是创造力高度平乏的表现,是天资愚钝的反映,是丑的开始。这样层次的人,往往对美丑不知所云而无法独立鉴别,是无明的直接表现。
所对应的人格品性是:无明、愚钝、麻木……

矫饰

矫饰,层次(-2)。主要表现特征是,费尽心机、矫揉造作,为显示与众不同,故作姿态。如此境界,同样是由心智引发的表演秀。但,终因其表演不是出于真诚的审美体验和感知,同时表演者的才能又远不足以支撑所表演的欲望,最终弄巧成拙,大有装腔作势之举。
其中,不乏一些有才能又有心计的专业及非专业人士。
所对应的人格品性是:卑劣、伪善、做作、阴暗……
恶俗

恶俗,层次(-3)。此境地为极端的俗气。它反映出人性中极端的自我膨胀,而自我膨胀的审美表现,就是无节止的过渡装饰,且丑陋不堪。这同样是情至深处的另一番体验。因此,恶俗完全是建立在贪婪、投机、痴迷等情感基础上,所培育而出的视觉形象,是内心需求的真彻流露,是罪恶的外衣。
由此想起建筑史上的名言:“装饰即罪恶”。其实,装饰本身无所谓罪恶,修改一下此言:“装饰能成为罪恶的帮凶”。
然而,对迷恋恶俗者而言,其本身并不认为是丑,相反视为大美之境界。如此现象,不论古今中外,不论地位学识的差距有多大,大凡那些极端贪迷者,都会拥有同样的审美追求,并不约而同的对同一类感觉痴恋,并被有力的表现出来。他(她)们是邪恶世界中的顽强者。
所对应的人格品性是:贪婪、投机、黑心……

恶心

恶心,层次(-4)。如果讲,神圣是美范畴的至高境界,那么,恶心就是丑恶范畴的极至境地,它如同神圣一样成为稀缺资源。如此扭曲的心态,如此畸形的人格,所表现出来的非正常视觉形式,本质上是邪恶灵魂的再现。此类恶心的审美境地,彻底浸透在常人难以想象和忍受的精神体验中,其丑陋不堪形容,却成为恶心者极致的快感。
所对应的人格品性是:无耻、畸形、魔性……

八大人格对应

从上述八大审美层次中,可对应出八类生命等级。所谓生命等级,系指生命的精神等级。
层次(4)圣人:高度明知明觉,洞悉宇宙间“法”与“理”的无我之人。如:宗教人士、哲学家等。
层次(3)贤哲:天人合一,物我交融,能领悟天地真谛、真情的人。如:诗人、哲人、艺术家等。
层次(2)智者:内心高贵睿智的文人雅士,对事物有强烈的探究气质。如:学者、科学家、设计师等。
层次(1)凡人:凡人中的能人、匠人。聪颖而有善意,却有所单薄肤浅。此类人群基数甚广,其中不乏拥有出类拔萃的各专业精英。
层次(-1)凡人:凡人中的庸人,对精神追求麻木不仁。同样是大多数人群。
层次(-2)小人:装腔作势,附庸风雅的伪君子。具有较强欺骗性。往往是缺乏足够的真诚,又爱表现自我的人。如:艺人、设计师等。
层次(-3)恶鬼:利欲熏心、丧心病狂、背离法理、自我膨胀,甚至罪孽深重的人。如:不法分子、黑心商人、权欲超重者、下流艺人和设计师等。
层次(-4)恶魔:心无法理、唯我中心、横行无忌,且毫无罪恶感、廉耻心的人。这些人,能亵渎一切神圣事物,并且永无底线。与层次(-3)中的恶鬼相比,同是邪恶之徒,前者为“利”而邪恶,后者为“乐”而邪恶。
神性、人性、魔性

从圣人到恶魔,包含了生命的整个层次结构。这种生命层次,同宗教思想有着十分的相似性,见神、人、魔对应图表:
webwxgetmsgimg (1).jpg

基督教认为:人生来带有原罪,原罪就是“自我”。当人的自我不断膨胀,人便逐渐背弃“自然”,走向魔鬼的世界。
佛教又认为:人有慧根,慧根的深浅,决定修行的高度。慧根,使人明知明觉而走向佛的世界。但是,人若无明,则会使人远离神圣,使人贪、痴、嗔,最终走向魔的世界。
我们从表-2中可见,凡人、智者、贤哲到圣人,从基督的思想背景下来理解,就是对自然不同程度的敬畏。分别表现为“摹仿”、“透视”、“融入”、“无我”四种境界;反之,从凡人、小人、恶鬼到恶魔,膨胀使人不同程度的背离自然,分别表现为“漠视”、“扭曲”、“践踏”、“唯我”四种境界。
同样,从佛学的观点来看,由人到佛的觉悟过程,恰好是凡人到圣人的觉悟过程。分别表现为“聪颖平凡”、“高贵睿智”、“天人合一”、“明知明觉”。而从凡人到魔鬼的过程,也是无明发展的过程,又分别表现为“平庸愚钝”、“伪善做作”、“利欲熏心”、“心无法理”。
在此,“自然”、“佛”、“神性”同处一个层面。可理解为神圣的概念。即真、善、美的总和,“法”与“理”的象征。
所谓“法”,就是指宇宙秩序、自然规律。隶属于自然科学的领域。
所谓“理”,就是指真理、情理。隶属于人文科学的领域。
而觉悟,可视为对“法”与“理”(神圣与真理)的感悟追求。有觉悟,就有敬畏。伴随敬畏与觉悟,我们开始走向神圣与真理的世界。
同样,无明,可视为对神圣的无知无觉,对真理的无所追求。有无明,就会有自我。
从无明开始,从自我开始,我们便开始走向无耻,背离法理。
从无明到无耻,无名因此成为万恶的开始!

“无明”、“自我”与文化思想

无明,这恰好是我们当下许多人的状态。中国人缺乏的就是神圣感,即对精神价值的强烈要求。而文化中的实用主义倾向,一旦同无明产生联系,则进一步加剧了对神圣底线的背离。因此,在实用主义思想影响下,致使我们当下堕落为“技艺崇拜”、“物质崇拜”、“数值崇拜”、“功能崇拜”。(如:速度、规模、高度、产值、身价……)甚至连宗教都被异化为“有求必应”的买卖关系,大学则被扭曲沦落为只求形式与官僚相结合的欺世场所,而缺乏对学术与真理的追求……
最终,无明将导向了邪恶贪婪、无耻畸形…使得一切道德底线均面临崩溃。于是,我们不难见到,对神圣的亵渎无处不在。如:教育领域、医疗领域、宗教领域、司法领域…到处可见,昧着良知,冲垮一个又一个神圣底线的鲜活案例。
其实,无明本身并不成其为什么罪过。而是断绝了对神圣的感知与追求,最终为走向罪恶的世界推开了第一扇大门。这就是为什么说,无明是万恶之始。
无明与中国文化中的实用主义情况,十分相似于自我与西方文化中的人本主义。自我在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不断发展,直至成为当今极端自我膨胀的人类中心主义,而无明与实用至上的观点相遇,更发展成当下各类极端的无耻现象。
因此,离开了对神圣的追求,东方文化中的实用主义也好,西方文化中的人本主义也罢,都将人类逐渐推向堕落消亡之路。

审美研究的价值

缔造者
西方文化史上,曾将建筑师称为缔造者。
14世纪意大利理论家阿尔伯蒂对建筑师就有如下定义:“建筑师是对人类环境负有责任的缔造者”。
扩大一下“缔造者”的范围,将从事审美创造领域的各相关门类都包含其中。他(她)们都将负有环境塑造的教化功能。
因此,设计师作为审美环境的创造者,其人格不仅是个人问题,更是社会问题。他们的人格品性,通过自身的作品被扩大化、社会化了。不论人们是否主动接受其影响,事实上,在潜移默化中,已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并产生作用。
试想,一个伟大的作家创作了一部名著,是否我们就认为该小说仅仅讲述了一个生动的故事?回答显然是否定的。那么,一个真正优秀的设计作品,是否就被理解为仅仅提供了一个单纯的实用功能?回答显然也是否定的……
西方有句格言:“凡是建筑都必然对人的思想产生影响,而不仅仅为人体提供服务。”
这里的“影响”不光是指好的设计,差的设计同样也包括在内。因此,设计师需要有神圣的使命感与道德精神。

审美透视

审美面前,人人显得真实。这是审美体验的真实性特征。
审美就如一面明镜,如一把利器,真实得照射出各自的人格灵魂。
通过审美判断,我们得以认清深藏于内心深处的思想情感,帮助我们透过种种“包装”,看清人的品质禀性。看一个人如此,看一群如此,看一个社会如此,看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亦如此。
审美明镜这一透视武器,尤其适用于明鉴和美术相关的诸类领域的人们。如:绘画、设计、电影、戏剧……甚至包括开发商、评审专家……审美,作为灵魂的镜子,成为最终的精神审判。
这,便是审美最可敬可畏的功能之一。

审美拯救

除上述的审美透视功能外,另一重要功能便是审美拯救。

可被拯救与不可被拯救 :在善恶分界线之下的恶鬼、魔鬼这两个层次的生命,是不可被拯救的范畴。针对这样的鬼与魔,只能被人们揭示、认清。
而庸人、小人这两个层次,是有可能被转化,被拯救的。
如何才能被拯救呢?那就是审美修行、审美熏陶。使无明的人和伪善的人得以提高自身灵魂的层次。

无明与环境教育:无明者或伪善者,若处在一个美好神圣的现实环境中,就会逐渐发展成有良知、有觉悟的凡人或君子,甚至是专业领域的杰出精英人士。
相反,无明者或伪善者,若处在一个邪恶贪婪的环境中,则会演变为魔鬼般的人物。
可见,环境对绝大多数人的成长至关重大,并影响着人们的发展方向。
环境教育,能对人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从而规范人的思想行为,影响人的品行道德。这一发现,早在历代君皇借助建筑设计来加强权力统治这一事实中得到印证。恰如英国伟大的古典主义艺术理论家贡布里希所言:“一个人可拒绝学习,拒绝识字看书……但一个人无法拒绝来自周围环境的教育影响……”。环境对人格品质的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
历史上,曾有“审美救国论”的思想。审美,既是武器,又是良药。
所以,我们需要觉悟,需要被提升。这便需要审美拯救,需要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与设计师 :环境的教育作用是宽泛的。但审美环境的教育却落在我们设计师身上。重温阿尔伯蒂的名言:“建筑师就是那些对环境负有使命的缔造者”。
设计师,通过造物而造境。其境更是开拓世人有限的人生体验,而人生无非是个过程,过程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对体验感知的深度与广度的累积。设计师正是创造并拓宽体验的使者,是建设审美环境的公仆,这便是设计最高境界的价值体现。
尾声
没有苦难,哪来真理;没有邪恶,哪有神圣。
上述仅本人多年的感悟思考,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德国著名古典主义哲学家黑格尔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借用一下,“美是灵魂的感性显现”。
佛曰:“明心见性”。
同理,“审美见性”。




0

主题

11

帖子

75

积分

1级会员

Rank: 1

积分
75
pengqin0302 发表于 2017-3-22 10: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下

0

主题

418

帖子

2822

积分

8级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2822
赵勇麟 发表于 2017-6-18 10:3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达人室内设计网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收起 理由
admin -6 严禁连续重复、复制粘贴性回帖,扣分惩罚.

查看全部评分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2

主题

878

帖子

3462

积分

8级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3462
卡米设计 发表于 2017-6-18 13:4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达人室内设计网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收起 理由
admin -6 严禁连续重复、复制粘贴性回帖,扣分惩罚.

查看全部评分

0

主题

418

帖子

2822

积分

8级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2822
赵勇麟 发表于 2017-7-5 09:3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达人室内设计网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收起 理由
admin -6 严禁连续重复、复制粘贴性回帖,扣分惩罚.

查看全部评分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0

主题

136

帖子

4008

积分

8级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4008
RPF123 发表于 2017-7-20 15:5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达人室内设计网

0

主题

401

帖子

766

积分

5级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66
周跃林 发表于 2018-1-2 10:56:51 | 显示全部楼层
赞。。。。。。。。。。。。。。。。。。。

2

主题

1940

帖子

3606

积分

8级会员

花拾叁樓主人

Rank: 8Rank: 8

积分
3606
9602380@qq.com 发表于 2022-11-9 09:5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达人室内设计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达人室内设计网 ( 粤ICP备12090048号-1 公安备案 )

GMT+8, 2024-11-21 18:50 , Processed in 0.121167 second(s), 49 queries .

Powered by Wonadea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