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通过“筑造”(Bauen)、“栖居”(Wohnen)与“思想”(Denken)三个概念的关联,揭示了人类存在的本质与现代社会危机的根源。他批判技术时代对人类生存的异化,并呼吁回归一种“诗意的栖居”,即通过本真的建造与思考,重建人与世界、自然、存在的和谐关系。这一概念与老子的“天人合一”思想,尽管文化和语境不同,但存在深层次的对话空间,东西方呈现了呼应。
在得易家木作品牌展厅设计中,懒猫空间将构建东方审美意义的“诗意的栖居”,来承载沉淀二十年的品牌内核,并通过形体、布局、路径、韵律、氛围等方式进行表达,以物喻意,在设计和筑建中将“住宅”变为“家园”。
所有事物都有其存在的特殊性,屏风不仅能够隔离视线,在光的作用下,软质的障子纸散发出温润的朦胧光晕,诠释独属东方的婉约之美。于展厅入口,内退出一定距离,置入一个大尺度的矩形“光屏”,设立兼做茶室、小憩的多功能空间,两端则通过平面上有着倾斜角度的透空格子门进行连接。
外部门廊如一处民居庭院,由一块半高似山峦般起伏的原石所掩藏,磅礴气势足以让位于商业办公楼里通道一侧的展厅外观与众不同,凸显原始的自然力量,并约束出一条“幽深”的砂石铺成的汀步小径。从不同视角观看,“光屏”皆是一处端景,隐约之间,生成东方自然主义的美学基调。
建构是理性的考量结果,指向另一种空间精神的意义深远。基于原始场地柱网关系,展厅划分为东方的院落式布局,融入具体功能,模拟真实的家居场景。穿过门廊狭窄的路径,从两侧灰空间进入,眼前豁然开朗。
两层挑空的尺度,最大限度地引入室外光线,明亮感受与入口形成巧妙的情绪对比。中轴对称的平面排布将餐厅作为中心,向左右延展,分置独立岛台和不同形式的内嵌式橱柜,铺陈一幅开放式的未来生活图景。天花以建筑屋顶的意象为美学灵感,其状若“云脊”, 而周围立面则像 实体的“屏风”,虚隔出独立空间。
临窗处一方“阳台”,造园置景,高低错落的景观为室内注入野趣横生的自然气息。美的艺术呈现,虽有不同的物质形象,究其本源,无不与自然存在惊人的相似性。
场地中心,一道原始的梁体外露,覆以回收而来的木材,在一片纯粹的白色基底里,让旧物重获新生。V形坡屋顶的设计旨在将室内空间建筑化,构建一种房屋外观的意象,粗粝的十字梁以真实的面貌展现自然的时间之力。
苔庭东方的转译
布局之中,除了功能的规划得当之外,也讲究动线的合理安排。双路径进入客厅后,上可连接二层办公区,一侧则能到达材料选样区,借助一扇隐匿于混凝土墙间的小门通向室外,与门廊构成内外的环形动线。灵活的路径设置使空间产生流动感,扩展尺度,赋予丰富的视觉层次,也增强访客的参观体验。
相较于餐厅的同色系基底,由地面延伸至墙板、局部柜体,客厅通过大面积深色开启空间的叙事。随意组合的家具以去中心化的方式,自由布置,演绎自然惬意的舒适状态。
中心横梁同一侧建筑立柱,裸露的肌理遥相呼应,同位于二楼过道的圆形窗洞处无框的十字旧木材结构一起,构成有趣的三者关联,令人玩味。
客厅一端,齐平柱位,开辟出一片可游赏的开放式“苔庭”,理山置石,栽种植物,底部的苔藓顺应外部轮廓,勾勒出具象的山形。时间流转,大自然在不断地创造新的情绪与能量,只要留心观察,我们可以于表象之外,看见苔藓的生长、绿意浸染,以及生命衰败,它们周而复始, 生生不息。
自然的寂静
作为后勤的功能补充,材料选材区借助深邃的基调隐匿于一侧,内外以倾斜的玻璃面为界面,引入光照、绿意,风吹树动,光影斑驳,营造出静谧的一隅。
地面则为小块的石材铺贴,步入其中,犹如久经岁月沉淀的石板路,城市的喧闹在此瞬间远去,时间停止,万物寂静。
主卧区凭借一片半高木作形成床背,深色的木质元素与镂空屏风、柜体、花插基座点缀其间,此时 的熟悉景象开始变化,激发我们去重新认识,从山谷之内到群星之间,所有的世界都可以再次讲述。或许,我们想要的不仅只是简单,更是带点个性的东西,它也是一种自然的表达形式。
空间是品牌的具象载体,在得易家展厅之中,懒猫借由设计的动作,探索人、空间与自然环境间的和谐关系,尊重材料本身的天然属性,将理性建构与感性灵感相结合,传递品牌的人文底蕴。置身其中,不仅可以让人静心沉思,感受时间的流动,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对品牌的亲近,以及深刻地情感共鸣。
空间是品牌的具象载体,在得易家展厅之中,懒猫借由设计的动作,探索人、空间与自然环境间的和谐关系,尊重材料本身的天然属性,将理性建构与感性灵感相结合,传递品牌的人文底蕴。置身其中,不仅可以让人静心沉思,感受时间的流动,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对品牌的亲近,以及深刻地情感共鸣。
空间之中,并无常规意义上的挂画。于不经意的某个角落,陈列着几幅由品牌主理人藏地旅行收集而来的小幅藏毯,通过木质画框装裱,它们以挂画的形式,成为场域里重要的点缀。难忘的时间记忆,通过另一种方式存储起来,静待开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