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名师与新作

注册
旭可建筑工作室丨阿那亚五条杠体育中心
达人设计  / 发表于 2024-9-12 12:08:02 |商业公装[严选]  / ★其它

达人设计

网站总编

私信回帖


位于阿那亚秦皇岛项目北岸九期的五条杠体育中心,在今夏首度开放给公众使用。这是旭可建筑工作室全新落成的设计作品。以江边常见的“大船坞”原型作为类比,建筑师将人们对于滨水空间的历史记忆,移植到这座全新开发的场地之上,让每一位走近它的人都能获得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体验。

介于改造与新建之间,是建筑传递给来这里运动的第一批使用者们的感受,而这正是旭可建筑有意为之的设计概念:一座以造船厂工业建筑为原型发展而来的社区运动中心建筑。它兼具形式感和实用性的空间构成使其成为日常体育运动的容器和高质量社区生活的背景。

阿那亚五条杠体育中心西北角  ©陈颢


阿那亚五条杠体育中心西南角  ©陈颢


体育中心总平面   ©旭可建筑


体育中心首层平面   ©旭可建筑

体育中心的体量为一个简洁的方体——长78.2米、宽35.5米、高12.7米。平面北侧的通高空间为容纳了两个室内篮球场的蓝羽馆。平面南侧有一个夹层。夹层的上层为健身房和室内游泳池;夹层的下层容纳体育中心的入口及接待空间、柔术教室、更衣室和室内游泳池的水处理机房。


主要空间动线示意   ©旭可建筑

当运动者经过户外泳池,从场地西侧到达体育中心后,便可进入这个长20米宽9米的内厅。尽管布局紧凑,该空间却承担了整个体育中心动线枢纽的重要功能。它的平面依照环岛的方式布置,人们步行环绕四周可分别通向北面的蓝羽馆,东面的柔术教室以及南面的更衣室并前往室内泳池;沿楼梯步行向上可进入健身房区域。位于内厅中央的环岛将楼梯托起,形成楼梯基座,并在此处设有公共长凳,供健身者稍作停留、休息或等候朋友之用。


门厅东侧视角  ©陈颢


门厅东南侧视角  ©陈颢


从西侧进入门厅  ©陈颢

体育中心采用工业建筑常用的排架体系一一预制砼柱和钢桁架结构体系构成单体大空间。而内部夹层作为大空间的填充,在结构上与其完全分离。蓝羽馆、健身房以及室内恒温泳池三种运动场地类型,因各自对暖通条件的需求不同,在大空间内部则作为三个独立的气候单元存在:蓝羽馆以自然通风为主、健身房和室内泳池配备空调,泳池需额外的排风和除湿。


体育中心剖面   ©旭可建筑

分隔的立柱仅作为玻璃的固定框,内藏共16根雨水管和6根消防水管。分隔的立柱并无支撑屋顶的结构作用,但在视觉上增加了功能空间之间的层次感。


上至二层,从西侧看整个健身房  ©陈颢


健身房西北侧视角  ©陈颢


健身房东北侧视角  ©陈颢

在健身房和室内泳池两个功能区之间,建筑师将3.9米以下的部分设计为双面的镜面材质,而3.9米以上则由透明玻璃分割。镜内倒映的空间和物理的天光空间拼贴在一起,这既是健身功能的使用要求,也拓展了空间的尺度感。而在健身房中的运动人士,可以在跑步机上一览下方正在蓝羽馆场地运动的人们,并通过北侧的一整面玻璃幕墙向外眺望社区滨水空间的其他建筑和公共景观。


健身房南侧3.9米以下为镜面玻璃,镜面反射延续了空间,而北侧为透明玻璃 ©旭可建筑


从健身房鸟瞰蓝羽馆 ©陈颢


室内泳池南向窗 ©旭可建筑


室内泳池东侧视角  ©陈颢

室内游泳池对南侧一整面开窗,白天能使泳者们享受充足阳光。

屋顶采用统一灯具布置,蓝羽馆作彻上露明,健身房和室内泳池有吊顶。经过统一布置的灯具和设备带,让跨越几个区域的屋顶在体验中成为一个完整而厚重的平面,也暗示出空间组合关系中排架体系的整体性。


蓝羽馆南侧视角  ©陈颢


蓝羽馆东南侧视角  ©陈颢


从蓝羽馆东北角向西看  ©陈颢

北侧立面还设有两扇共宽18米的大门。打开之后,社区人流可以不经过门厅区域,直接从街道进入蓝羽馆和体育中心。这种灵活性的设计为该体育中心在社区更具多样化的使用场景提供了可能性,让体育中心可应对不同类型和规模的社区公共活动使用的需求。


沿街开敞、直接面向社区的北侧大门  ©陈颢

行人从北侧的街道向运动中心内部注视,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投身于各类运动中的人们。他们仿佛共同身处于一座公共广场之中,这让运动不仅仅是一场单纯的竞技游戏,或是一个人孤独的健身训练。尽管几种运动空间实现了功能分隔,它们实则通过各区域之间彼此开放的视线实现了整合。在大屋顶之下,同时发生着“观看”与“被观看”。


暑假期间,热闹的室外泳池  ©陈颢

就在刚刚过去的炎热夏日里,体育中心室外西侧的泳池一直广受欢迎。室外泳池是一个可以独立运营的空间单元,由南侧50米乘10米的成人泳池,以及北侧12米见方的儿童戏水池组成。自从开放以来,各年龄段的游泳者络绎不绝。泳池东侧和体育中心之间设置了大雨棚,并在下方容纳了储物柜,这个雨棚兼作体育中心的入口雨棚,储物区域也同时服务于从这里通向室内或室外进行运动的人们。


入口雨棚储物区  ©陈颢

而在室外泳池的其余三个方向上,它都被错动的矮墙所环绕。这些矮墙在限定视线的同时,也提供了进入的动线的空间暗示。矮墙顶端轻微翻折下来,提供遮阳区域并整合了淋浴设施。室外泳池北侧景观墙最高,在外翻混凝土板下设置社区接驳电瓶站。在矮墙与泳池之间,既有可供运动者与亲朋停留的阳伞及躺椅区,也有救生员的工作区。如今秋意渐浓,当水温渐凉,不再适合于大多数人进行室外游泳时,这里也就从服务于泳者的功能空间,自然而然地演变成为社区运动者的滨水交流空间。


泳池西侧矮墙  ©陈颢


北侧矮墙与接驳车站  ©陈颢



五条杠体育中心位于阿那亚北岸九期项目的滨河场地。这片河滩是工业用地,但一直以来开发程度极低。四年前,在阿那亚北岸项目开始之前,这里是一片日常的滨水沙地。是否能通过设计让场地变成场所,或许是参与北岸设计的建筑师群体所共同面对的问题。


上图:2018年基地卫星图  (底图源于网络);下图:2020年从大浦河对岸看场地  ©旭可建筑

建筑师希望依据一些可被溯源的建筑集体记忆片段,建立场地的文脉基础,从而让人开展有根基的生活。在虚构的空间叙事文本中,“大船坞”作为一种滨水工业建筑的类型,为渤海湾大蒲河岸的这片原本几乎未被开发过的河岸,注入了可供想象的依据。


黄浦江边的旱船坞  ©旭可建筑

“大船坞”的意象来自于建筑师本人生活经历的一部分:刘可南自小在重庆嘉陵江边长大,之后又来到上海的黄浦江畔生活。城市江边,大多竖立着各种工业厂房或物流仓库。在刘可南的记忆中,这些构筑物往往巨大而沉默不语。而后,随着士绅化程度的加深,工厂和仓库转移到城市边缘,而这些空间多被改建成了博物馆、剧院、美术馆、运动场地、演艺中心等,成为城市更新后的背景和当代生活的容器。


西岸梦中心(原上海水泥厂)的船坞  ©旭可建筑

当滨水空间作为整个阿那亚九期场地的重要特征,而排架体系正是各种水边工业地带中最常见的结构形式,“大船坞”成为了这座体育中心设计概念类比的原型。实际上,项目从开启设计之初,到最终投入使用的四年半时间内,尽管方案几易其稿,但源于工业建筑的设计概念却一直保留并延续了下来。

刘可南
旭可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

“用过去滨水空间常有的工业建筑熟悉化形象,在北岸场地发明出一种较为容易理解的新并置关系。这样的并置,是一种对场地历史的建筑记忆的唤起,并暗示体育中心是由这段虛构空间叙事中的某一工业厂房一——“大船坞”改建而来。

‘大船坞’新建于一片尚未被开发过的‘白纸’(tabula rasa)之上,但又似乎是过去的遗骸被新世界占用了一一通过为场地杜撰一个过去、现在、未来的不同时间状态下共存的脚本,为一座新建立的公共建筑提供了‘伪造的合法在地性’。这种援引其它场地历史的做法,固然是一种虚构的并置,但却为一片快速建造的新住区,提供了一种尚未消失的熟悉感。”

定睛一看,这种“伪造的合法在地性”是易于破解的,甚至这种与工业建筑之间的“破绽”被建筑师刻意地表现出来。超密的柱距、超薄的建筑檐口、光洁的预制混凝土柱、窗体系退到柱子后,这些构造虽都不是日常工业建筑的做法,却在一座体育中心上得以实现,甚至是有意为之的。“这样一来,在体验上形成的日常和非日常的拉扯更成为这座建筑表现力的来源。”刘可南阐述道。


体育中心排架结构完成时的状态  ©旭可建筑

当日常与非日常的拉扯出现在“大船坞”和体育中心两种空间类型之间——它是一座改建的大船坞,还是一座新建的体育中心?在体验中,浅淡的熟悉感和浅淡的陌生感成对出现,但都不那么浓烈。而这些体验源于该设计方案在工厂排架结构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微调原本属于工业建筑空间构成元素的组合关系,发展出了异质化的建筑表达。这里旭可建筑主要采取了以下四个设计操作:

A/平面:压缩柱距

工业厂房常用的通用排架结构柱距为6米左右。但体育中心采用了2米的密柱距,使得柱子加密了三倍。通过压缩柱距,建筑在透视角度上显得比实际更大。然而,密柱距改变了竖向立面玻璃分割的节奏,于是体育中心的设计取消了独立的竖向玻璃分隔,让砼柱参与立面玻璃划分;铝合金材质的橫向玻璃框从而显得更纤细,使建筑整体的品质感提升。


上海电站辅机厂厂房(杨浦滨江)面积约是体育中心的3倍,但在一点透视角度上大小可比  ©陈颢


上海电站辅机厂(杨浦滨江)与阿那亚五条杠体育中心平面比较  ©旭可建筑

B/剖面:屋顶悬浮

在立面上,体育中心屋顶部分的构造表达和立面相同,形成屋顶和柱脱离的悬浮效果。屋顶结构退到柱内,并通过牛腿和柱连接。在工业建筑中,排架结构体系往往是大跨屋顶搁置在重复的两排柱子上,重力流的连续传递给人稳定的视觉表达。而体育中心的设计在立面上表达了重力流的断裂,以实现与工业建筑造型的区别。


屋顶结构退至柱内,统一的立面处理在视觉上让屋顶与排架体系脱离  ©旭可建筑


立面处理施工中  ©旭可建筑

C/建造:预制和专业配合前置

在工厂建造中,排架体系的柱子高度重复,因此经常采用预制生产、现场安装的方式。预制构件可以减少建造误差,因此体育中心的建造在预制件阶段就协调内窗安装大样,从而帮助实现了上文中取消独立的竖向玻璃分隔的视觉效果。


预制砼柱上协调门窗安装的构造  ©旭可建筑

D/材质性:强化预制和现浇混凝土材质对比

和光洁的预制砼柱形成对比,现浇混凝土部分一一墙、雨棚、以及泳池地面,都保留和加强了粗糙的肌理,进一步表现建筑的风化感。


墙体肌理对比  ©陈颢;


上图:不同匹配比的调色混凝土  ©旭可建筑;
下图:室外游泳池地面肌理  ©旭可建筑

体育中心选用来自大宗建材市场的商品砼、钢方通焊接的桁架、大宗市场的断桥铝合金窗框料和通用尺寸的玻璃等建筑部品,完成了一个低定制的通用建筑。而在设计中,旭可建筑通过调配这些大宗建造材料的组合关系,表现了日常工业建筑所具有的巨大而沉默的空间气质,并实现了高品质建造的视觉和触觉体验。

刘可南
旭可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

“巨大,并非是客观意义上的大。项目总面积也就3000余方,我们在设计中通过模糊尺度创造出了比实际场地效果更佳宏大的空间体验和使用感受。而沉默,是通过简洁的空间形体和克制的设计细节,用控制和整合的手法整体传达出的体验效果。

而面对海边突变的气象条件和强烈变换的光线对比,这种‘巨大而沉默’的气质提供了必要的安全感和稳定感,让建筑不仅成为提供遮风避雨的‘庇护所’,也成为滋生多样公共行为的契机。在使用中,建筑退后成为公共活动的背景,这让空间变得自由和平易近人。这是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虛构的大船坞来重构的场所特征。”

阿那亚五条杠体育中心所兼具的形式感与实用性,体现在它既是一座低定制的通用建筑,又实际为一座高质量的社区运动中心。

大船坞的意象,为建筑所在的滨水场地提供了一种虚构历史,一种伪造的合法在地性。而建筑师提炼了工业建筑排架体系所具有的重复、简洁与明快的元素,并将其微调后整合应用于运动空间之中,既整合了秩序,又回归了经验,以设计回应了工业美学和体育美学在内核上的一致性。

巨大沉默而平易近人,“大船坞”是屹立于海边的庇护所,也是每一位运动者的方舟。

巨大沉默且平易近人  ©旭可建筑

项目名称:阿那亚运动大厅
项目地址:河北秦皇岛市北戴河区阿那亚北岸滨河商业街
项目类型:新建 / 体育建筑
建筑面积:3840㎡
项目状态:建成
建筑/室内设计:旭可建筑工作室
展陈和道具设计:Link Architects
主持建筑师:刘可南,张旭
项目建筑师:沙玮琦
项目团队:沙玮琦,邓添,黄麟,戴亦殊,张朔,张谱,赖大慰,周瑾妮,蔡天,王思哲,唐慧莲(实习)
驻场建筑师:邓添,姚子意(实习)
结构设计:上海三垚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结构团队:缪建波,陈通
机电设计:上海峙盛建筑装饰设计有限公司
机电团队:俞晓明,范鑫,毛悖,罗瑾
设计时间:2019.10-2021
施工时间:2021-2024
竣工时间:2024.6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微信公众号➤达人室内设计网,小编微信号➤wonadea201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达人室内设计网 ( 粤ICP备12090048号-1 公安备案 )

GMT+8, 2025-1-21 12:24 , Processed in 0.145325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Wonadea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