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界
结束海外求学之旅,回到北京工作的Sam,做着喜爱的书籍出版工作,又因着对活力与多元化的生活氛围的向往,从海淀的姥姥家搬到了朝阳公园附近。老房子遇见了年轻人的天马行空,窗外生长多年的大树,也成了家里的一部分,其他的空间规划更是一反传统,折射出了她对特定生活方式的选择:
阅读是工作更是兴趣,所以家一定要每个角落都能瘫着看书才好;独居也不放弃与朋友的相聚时光,所以要预留出三五知己一起喝酒、聊天、看电影的空间;老破小不等于逼仄与拥挤,所以要造一栋色彩跃动的家,用来安放多姿多彩的生活。
01 不被风格绑架 用色彩重新定义独居生活
小家的打造之初,玥拾设计团队就和Sam约定了无某种风格或主义的设计理念。将空间在符号限制中释放出来,让其依循着居住者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与规划,自由生长。而空间结构与起承转合的关系表达,则交给不同的色彩搭配来完成。
深浅搭配的大地色系墙面,让本身不大的空间更加的连贯、整体,顶面、结构切面等小面积位置佐以蓝色与红色,让空间变得跳脱有趣,符合Sam古灵精怪的性格。也让整个空间的色彩在“似撞非撞”间,通过色相与色温的匹配,营造出了意外和谐的居住氛围。
改造前的老房子,阳台拥有最佳的景观与光照。拆掉阳台墙体,让自然成为家的一部分,用橘粉色来界定阳台的区域,柔和的色彩和窗外的四季景致交织成趣,弱化室内外的界限。阳台空间与客厅的关系也更加开放,让窗成为画框,让窗外的大树成为家里四季变化的装饰。
当不刺眼的日光透过树影婆娑,来到橘粉色的空间,明亮且生机勃勃的氛围里,Sam享受着一个人的闲暇时光,读书、吹风、观景……
客厅一角,蒙德里安配色的小柜子既充当了玄关柜,又担负起划分卫浴区与客厅间隐形界限的作用。色彩之旅愈加跳脱起来,也为后面即将探访到的、由红、蓝二色勾勒而成的厨房门洞埋下伏笔。
阳光为厨房的奶油配色镀上一层柔光,视线所及的优雅细节无不彰显着此间生活的质感。意大利复古风的四眼灶具,模糊了年代与地域的标签,便捷的储物规划加上精心设计的操作动线,让热爱生活的Sam拥有了一方沉浸式做饭的美食天地。
02
无门即无“界”造灵动空间向传统说不
以色彩划定空间转换的边界,让空间形式更加的自由。再加上Sam随性,不喜拘束的性格,让设计师想到了更加大胆的尝试,即在整个家中除去卫生间防潮防水的功能需求外,均不设置“门”,通过物理界限的消失,让空间更加流畅。
从客厅望向阳台,门洞与窗洞间的一线分割,空间隔而不断,自然与光影自由流淌入室内。从阳台延伸而来的地台沙发代替了传统的客厅沙发,既整合了视觉元素,又能根据生活场景灵活变化。让Sam既能享受独居生活的惬意,又能满足招待朋友来家里欢聚的需求。
弧度的另一侧,被设计师改造成了拱形内嵌换鞋座,悬浮的坐凳处理,为日常的鞋子收纳提供了空间,配合旁边通顶的鞋柜,玄关不经特意整理,也时常处于整洁的状态。
穿过玄关,来到与厨房毗邻的餐厅,同样清爽的用色与简单造型的家具搭配,也昭示着此处空间在用餐之外的书房功用。由于没有门的阻隔,空间之间充分贯通,空气、阳光、风与视线,都变得通透起来。即便坐在餐桌前,也能尽收阳台外的风景。
舍弃了顶天立地柜的收纳量,设计师在柜子的四周留出了尺度适宜的空隙,为这个狭小的空间带来了呼吸感与松弛度。配合一侧的半拱形造型及落地纱帘,空间中的刚与柔被演绎到了极致。
纱帘背后是一处回归洞穴感的卧室,拉起纱帘的朦胧间隔,刚好满足了独居者半有半无的隐私需求。微微的拱形之下,躺在床上的视角异常柔和,氛围感十足。地台下的抽屉与床尾的衣柜,解决了收纳难题,也将更多的空间释放给了起居日常。
同一个空间之下,设计师通过色彩、造型、高差、灯光与纱帘等元素,造出了一组软性的门与墙,将餐厅与卧室彻底区分开来,形成功能空间的清晰界限。
色界平面图
设计单位|玥拾空间设计工作室 主创设计|张冬月 项目面积|47平方米 主要材料|木地板、烤漆板、砖。 坐落地点|北京市朝阳区 完工时间|2022年8月 项目摄影|方立明
张冬月
玥拾空间设计工作室创始人。从事家居设计行业7年有余,始终坚信“家是每个人精神世界的外化”,并致力于为每位委托者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家。设计作品获金邸奖、营造家奖等专业奖项,也受到中央电视台、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等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