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物联网技术将家居设备和个人体感串联,系统性的智慧对话便开始在建筑内外发生。传统的居住功能被打破,智能家居以其本身的能动性使生活向自动化逐渐完善。人们从关灯、拉窗帘、冲马桶等琐碎事务中被解放,获得更舒适、便利的居住体验。从释放双手到入侵头脑,全方位信息交互功能的实现逐渐成为可能,与此同时也打破了人们对生活的基本想象。
智能家居展厅的存在,有助于普罗大众接触不断更新的家居生态。将冰冷的科技概念和可触的温度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成为智能家居的拥簇。如何设计一座既能拉近参观者与产品的距离,又能保持科技感的智能家居展馆,未来无疑会成为越来越多设计师的思虑。
位于广州罗浮宫艺术中心的隽雅智能展馆,是一栋独立的双层建筑,展厅四面均为落地玻璃幕墙。加减智库设计事务所团队在实地考察后,认为展馆本身拥有一定的建筑体量,同时从外部看去宛若一个巨大的玻璃盒子。大面积透明、可视化的外立面意味着对室内空间的展出十分便利,也对室内设计提出更视觉化的要求。
神秘洞穴 翻转时空体验
设计师团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洞穴”标本的空间概念。希望在空旷的玻璃盒子中植入一个远古时期的洞穴形态,同时装饰未来的智能科技,打破时间和空间的边界,带来复杂交错的体验。
隽雅智能广州罗浮宫艺术中心展厅
洞穴在人们的心目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神秘感。它通向不知名的地域,时而蜿蜒狭长时而豁然开朗的空间常被描述为藏宝地,其内壁时常能够发现大量的石刻、题记文物。除此之外,形态各异钟灵神秀的天然地貌亦是洞穴之内才能一见的产物。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上古时期,天然洞穴是人们最开始的“家”。原始人居住的天然岩洞在现今全国各地都有发现和留存。其天然的包裹给予人们刻在基因记忆中的安全感。
设计师利用这一特点,在空间内部植入洞穴般的展示墙体。镂空交错的墙体犹如整个室内空间的骨骼,从展厅外透过玻璃幕墙看进去,就能洞悉整个玻璃盒子中洞穴的生长和形成脉络。并且这些颇具意趣的立面体,为一层的智能系统面板展示提供了很好的空间。人们在洞穴墙穿行的过程中,不仅与空间自然而然地互动,还能快速直接地读取展示物。
崎岖的造型,为整个一层空间蒙上神秘的面纱。在智能系统面板的展示之外,首层还兼具智能窗帘系统的展示功能。无数个开口的洞穴之门不仅丰富视觉,关键时刻还充当窗帘的展示窗口。开闭之间,完成智能化的个性演示。打造极具艺术性的临场体验,让人们在穿梭展厅的分秒之中,感知科技对生活的美好改变。
DNA编码梯引入光影声色
经历了一层原始洞穴和智能科技的初步体验,如何加深空间参观者的印象?设计师在两层楼的步梯上略施妙计。延续红白色墙体,以夸张的螺旋式造型,将步梯的外观向DNA编码靠近。悬浮的基因序列在“洞穴骨骼”中顺势向上生长,暗示洞穴空间的生命力。同时带给人们更为强烈的期待,使洞穴这一概念的想象延续到二层空间。
随着由弧形墙体所包裹的回旋楼梯向上,便是展厅二层家庭智能影院体验区。如果说首层展厅是对“洞穴情结”的原始回归,那么二层的智能影院则是回归后的“再进化”。洞穴的元素得以保留,但分布相对疏散。整个空间的感觉更接近科幻时空里的异形,原本方正垂直的线条被压缩弯曲。棚顶天花板上的“光洞”不再只是洞穴中自然独有的天光洞口,宛如飞行器内部的照明工具,充满神秘且庞大的科技感。
在该层功能体验的设计中,通过隽雅智能系统的控制,可实现在不同心境或使用场景下包括灯光、电视、音箱、投影、窗帘、壁炉等全屋家居的一键联动控制。最为直接的灯光变幻,便能使空间的格调异彩纷呈。蓝色的清冷奥秘、橙色的热情惬意,搭配不同的音乐音响、电视投影,全面调动体验者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位觉知体验。
例如影院模式,环绕整个展厅的超长弧形窗帘系统会自动关闭,室内灯光将自动熄灭,电影投影幕布及影院音箱环绕系统将自动打开。多位一体的自动化展示方便坐在沙发上的体验者,瞬间感受展厅的动作变化,加深对智能化的理解和体会。
设计师认为,设计中“洞穴“能够让人类产生潜意识的共振。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和不可预知的未来,全屋智能系统必将引发现代住宅的不断进化。但无论这份进化走得多远,亦离不开对居住本质“洞穴情结”的致敬和回归。
隽雅智能广州罗浮宫艺术中心展厅平面图
项目名称:隽雅智能广州罗浮宫艺术中心展厅 设计公司:加减智库设计事务所 (PMT Partners Ltd.) 主持建筑师:曾喆、胡彦、赵炜昊 设计团队:林泳君、林倩茹、彭一帆 项目摄影:彦铭视觉艺术(深圳)工作室 项目视频:彦铭视觉艺术(深圳)工作室 业主品牌:隽雅智能(GEMART)
从左至右为加减智库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胡彦、曾喆、赵炜昊
加减智库设计事务所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建筑和空间系统解决方案,事务所项目涵盖城乡更新、教育建筑、公共建筑、新商业空间、办公空间、景观与艺术装置等不同尺度与类型的设计。【加减】团队在设计实践中始终秉持“设计应大于设计本身”的理念,保持对多样性开放的态度,以创造性的思维和务实的手段介入设计,力求在瞬息万变的时代背景下,挑战传统和现状,为未来社会环境带来富有建设意义的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