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商品住宅在中国发展的近三十年历史,“家”已不能被看作是一个固定的、不可改变的概念,而是一个不断被构建的社会空间单元。对“家”的空间意象和认知,以及由此而来的对舒适空间的功能认同、对精英空间的社会认同及对家庭空间的情感认同,这些都对居住空间的休闲属性、社会属性和日常属性的逻辑关系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
安吉·牧云谷·合山境项目位于浙江省安吉县西部的天使小镇,距离安吉站约15分钟车程,周边群山环绕,自然环境优越,整个组团的建筑以联排别墅为主。在对目标客户进行充分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万境设计对居住空间的构建进行了充分的反思,完成了两种户型的样板房室内设计工作。
都市外的居住空间,要求设计者从使用者对生活的期待出发,空间的性格和功能需求就需要被更广泛地定义。在此次设计中设计师重新定义了空间的使用者,希望为居住空间置入一个都市生活之外的物质载体,将工作、生活、收藏功能纳入其中,让群山苍翠涌入室内。
第一居所是为了满足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的需求而存在的空间,而第二居所则为“家”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动态内涵和独特的符号。第二居所体现的是一种摆脱现代性和满足消遣需要的旅行形式,以及一种规律性、重复性和循环的生活方式,它显示出对身份、情感和真实性的渴求。第二居所的居住历程是对“家”进行解构和重组的过程,它与最初的居所和流动的空间共同组成了一个“家”。
第二居所在实用的功能主义之外,更强调使用者精神层面的满足,用空间来回应着个体对“物”的极其自我的见解。中国最早的别墅,又称“别业”,此“别”字义即为“第二”。事实上,第二居所的概念在古代中国往往是文人雅士修建在风景优美山林之外的别院、外邸,其中国传统建筑中所蕴含的文化特征和空间类型,蕴含在一套完整的景观诗画体系当中。
设计师对第二居所的设计概念便源于这套景观诗画的体系思考。第二居所的设计定位是行业精英人群,他们生活在大城市中,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希望在自然环境中享受都市生活之外的度假感受。
同时,户型建筑语言和空间设计方式延续了传统园林内外相融的互文关系,以超大的玻璃开窗消弭庭院和室内之间的界限。
一层空间围绕着大客厅进行组织。两层挑高体验的客餐厅背景墙延续了工作室的火烧木材质,各个功能区在视觉上得以延续,形成统一感。
早餐台让厨房空间拓展至客餐厅,两处空间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独立悬挂的壁炉创造了趣味的小情景,百叶窗帘,让自然光渗透进内部,让一层和二层生活空间的体验得以连续。
生活的质感和分量往往藏在细节之中。单人扶手椅天鹅绒面的质感、主题墙面抽象画的肌理、阳光洒入客厅的温度,一切都在诉说着山色四合的心境。
二层是内向的休息空间。设计上除了延续楼下的材质选择,加强空间的的底蕴。在主卧中,设计师利用转角窗户的位置创造了一个过渡空间,作为使用者第二层次的起居空间。
对于驾车的使用者来说,负二层是更常用的入户空间,也是空间序列的起点。楼梯间下方的雕塑暗示了整个居所的艺术氛围。
个人工作室被放置在地下室最重要的位置。设计师尽可能的去除了多余的装饰性元素,黑色的火烧木和米色的手刮漆奠定了中性、理智的色彩基调,发光膜和线性灯具,让木饰面和铜色不锈钢材质的中间色彩更为低调温润。
下沉庭院引入了弥散的自然光,让这里足够安静内敛。负一层的休息区与室内景观结合,夹层的影音室和家庭活动室让地下空间变得充满层次。
“隐”,并不是一种试图摆脱现实生活的逃避,而是一种更好地追求自己的生活状态,它可以让生活、工作、社会之间的转换与联系,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平衡都市的烟火气和田园的自然之味。中国历史上众多有识之士的理想家园的原型,便是文人园林,将现实的世界照进精神的世界。
一层空间吊顶部分采用弧线木饰面,让人的视线向室外庭院延续。室内深色石材和大型灯具,为开敞的客餐厅带来低调、奢华的空间感受。
一二层的卧室设计使用大面积的木饰面来创造温暖、放松的生活气息。床面对落地窗,每天拥星河入眠,早上醒来的第一分钟便融化在自然景色之中。
作为第一居所,地下室的部分承担了生活辅助和休闲功能。除了洗衣房、保姆房,负一层挑空的会客室成为整个地下空间的重心。满铺的暖咖色地毯中和了经典现代主义家具的几何感,下沉庭院中的植物让这里成为独具个性的会客之所。
夹层的摄影工作室和家庭活动室均使用木饰面板,与会客室高处的墙面统一视觉感受,同时增强地下空间的向心性。
WJ STUDIO万境设计注重建筑内、外空间的延续性和创造性思考,从理解建筑、周边环境以及产品核心内容出发,探索空间、人与自然的联结,为使用者创造实用性、互动性、个性化的室内、外空间。WJ STUDIO万境设计擅于整体性设计服务,运用规划、建筑、景观专业资源和经验,在商业、房产、办公、酒店及特殊探索型项目上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