隈研吾在《十宅论》里,把日本人的家居环境分门别类地调侃一番,然后提出:属于日本家庭的“场所”到底是什么?把这个问题放到中国,则变成了对于每个设计师的拷问:属于中国家庭的“场所”是什么?
将一个时代、一个人群的生活与想象,变成四面墙壁和家具陈设,让人一眼就看到独特的气息。作为设计师,当这个宏大的命题,落在具体的每个项目中,反而变得简单——每个住宅都该去满足住在里面的人。既然人是不一样的,家就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业主是一对常年旅居西班牙的夫妻,由于疫情带来的不便,决定回到福州常住,将闲置多年的房子重新修缮打理,除了夫妻两人,这个家庭的常住人口,还有一个小女孩和业主的父母。
原始居室是常规的四室一厅格局,在过去数年,它作为业主短期回榕的落脚点而存在,空间的功能只能满足临时居所的属性,更遑论风格。既然要长长久久地住下去,那么,就要有能“日久生情”的空间。
1 时间的动线
在本质上,空间设计与电影是存在共性的,即都是关于空间在时间轴上的编排和叙述。空间布局下的场景模块,像极了电影中的镜头:人在空间中是运动的,不同时间轨迹、多样的路径,所串联起来的故事会不一样——也就形成更多元的体验场景。
H²Lab的两位设计师,在对几位家庭成员各自的生活习惯和日常做了长时的调研访谈之后,首先的工作就是为这个居所规划动线,在不大面积地拆建的前提下,他们选择用律动的时间看待空间的节奏,不按平面,而是用时间划分空间,所有的动线均按照主人的生活习惯设计。
虽说以电视为核心的客厅生活场景,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落后,但是放在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之中,还是很有其必要性。于是,设计师在原平面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道“悬浮”的墙体。
当这道墙体竖起时,这个居所交互的核心也就出现了,满足基础功能的同时,也形成了回形动线,并完成了空间的动静分区。
通过分隔,房子里出现了很多尽端式的“去处”,让小家更有“漫游感”,灵活自由的同时,不再是“一览无余”,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私密性。
“在这个家中,我们尽力让自己的职业特性隐去,把‘设计’做得很少——让空间如何‘空’起来,让‘间’,也就是分隔,有最大的实效,正是我们寻求的美与现实的平衡点。”设计师说。
2 触手生温的日常
要打造一个长情之所,空间的材料必须紧密地与生活发生联系,触手生温,不仅是物理上的温度,更是日常的温度。
客厅的普拉达绿大理石,有如倾泻而下的山林瀑布,让人忍不住想去触摸,细节上用金属勾勒,加码材料本身的精致感,“悬浮”的设置让厚重的墙体有了轻盈感。底下置放一块未加修饰的山石,粗糙自然的材料,天然地有一种亲和力;在另一边,却用质感更加现代的白色球体,材质间的互动,既轻盈又厚重,形成微妙的和谐。
除了硬装材料,软装材质层次的叠加也是一种体现,构架起空间与日常的关系。大理石茶几错落有致,与电视墙相呼应。满足全家人休闲需求的大沙发,以密度、色阶不同的浅色皮革组成,几乎融于背景,只剩下材质的肌理隐隐浮现。
3 直线与曲线的游走
业主的女儿非常喜欢在欧洲所见的古堡那些微微向外凸出的拱形窗户,希望在自己的房间也能有一个拱形的公主梦。为了满足小小业主的“诉求”,作为设计前提,两位设计师几乎同时产生了用“拱”串起空间功能分区的想法。
空间的盒子由直线构成,设计师再以内部建构的方式,构筑起连续的“拱”。这些拱,有些形成了空间的隐性分隔,有些则暗示了空间行进的方向。
通过一系列隐性的“分隔”,空间多出了许多“褶子”,家庭的基本功能分布在褶子的实体部分,余下层层套叠的空间,在视觉上创造了很多远近上下,将房间的物理尺寸延长。
书房和客厅通过拱廊连着,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包裹的木质墙体也以曲线的形式出现。
线的曲直,物的虚实,形成刚柔相济的稳定感与力度感,同时漫向四周的扩张感,减弱了平面横线造成的压抑。
同时,书房也是个临时的客卧,可活动的墙体和家居,可以根据家庭的需求而灵活改变。可以封闭起来保持私密性,也打开与周边融合成为家庭交互的空间。
居室空间以舒适为要义,除了延续空间的线条,在材质上向内收敛,柔和的质感微微散发温度。
△主卧 △老人房 △小业主的拱形“公主梦”
项目平面图
项目名称:旅归之所·福州私宅 项目地址:中国·福州市 设计面积:180m² 室内设计:H²Lab 软装设计:H²Lab 完工时间:2021年11月 空间摄影:冷風。
黄县Ryan、何可灵Toki
H²Lab是由设计师 Toki 和 Ryan 共同成立的设计事务所,拥有室内及产品设计背景的两位新锐设计师,运用前卫和实验性的创作手法,探索建筑、空间和产品之间的界限,以对材料的敏感捕捉,将美学和生活中的灵感去赋予每件作品新的维度。团队作品曾荣获意大利A设计大奖和2021德国红点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