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名师与新作

注册
梁建国+赵益平+陈林+刘道华+崔树,讨论“无风格化”设计
达人设计  / 发表于 2019-6-4 14:38:23 |干货资源[严选]  / 设计研究专题

达人设计

网站总编

私信回帖
近日,由Interior Design China承办的“无风格化设计”子夜沙龙在刘道华建筑设计(北京)有限公司举行。

该沙龙由国际知名设计师梁建国老师担任学术主持,业界影响力设计师陈林、刘道华、连志明、陈大瑞、吴巍等十余人参与研讨。该沙龙也是“行·设计研究会”的第一次专业学术研讨活动,此后系列沙龙还将在全国各地陆续进行。


研讨主题:”无风格化“设计
学术主持:梁建国
引言人:赵益平
参会人:陈林、刘道华、连志明、刘峰、陈大瑞、段元、唐雲、敖瀚、崔树、吴巍、孙大勇、王恒、徐也、安生、生萌、蔡蛟、赵雪松、赵虎


Ⅰ“开始吧!”


“行·设计研究会”的学术主持梁建国老师表示,中国的设计行业已经走到了变革的路口。当下,很多设计师还带着传统烙印去思考设计,因此很难做突破。设计师们应直面自己,放下既有的成绩,勇敢“站出来”,通过设计师们对设计思考的交流,突破工作瓶颈,共同为设计行业的发展而努力——

梁建国:
目前我们设计圈遇到了很多问题,很多人在不断地做自己不擅长的东西。所以你要问自己:你是个设计师,还是个企业家?近几年设计圈的一些现象值得我们去反思。

当然也有些做得不错的设计师,比如在这几年中,陈林、刘峰和大瑞做得都不错,他们也代表着各自的领域。这里,我想以陈林的【玉玲珑】项目作为讨论的载体。这个项目做了三年的时间,有失去也有收获,但相比之下,收获大于失去。通过这个项目,陈林也得到了设计圈里对他和项目的认可。作为还奋斗在一线的年纪稍长的设计师来说,在这个阶段能够放下,其实非常不易。同样,刘峰也在他的设计领域中坚持下来了,包括大瑞在原创家具领域能够坚持下来,这些都值得我们设计圈尊敬。前几天,大瑞关于东方和原创的观点都非常走心。这些走心的交流和经验对于我们设计圈来说非常宝贵。同时,大家拿出来交流的想法也是对自己的一个督促,提出就去践行。当一个设计师有苦恼的时候,就说明他在进步、在谋求变革了。

陈林的【玉玲珑】完成后,我感觉他的设计更年轻了。说到这里,我想说说齐白石,她的艺术生涯是“五进五出”,当时他变革的动力其实就是对自己能力的怀疑。所以,他的心态值得我们每个做设计的人去学习——遇到问题真正去解决,并且做到。所以我们设计师应该去花时间剖析自己、了解自己。安藤忠雄当年获得普利兹克奖的时候代表着一个国家,那么我们中国的设计师是否也应该为之努力?只有这样,我们设计师群体才真正有希望。


Ⅱ 引言
“无风格化”设计是什么?
引言人带领大家开启“无”与“有”的辨证讨论...

赵益平:
“无风格化”设计是我公司前一段时间做的一个论坛主题,今天将话题拿到这里,希望与大家做分享。

我认为风格是一种公式和束缚,甚至是一种偏见。无风格化,就是在室内设计中,去除公式、束缚和偏见,以人为中心,将空间设计美学有系统地有逻辑地服务于人。无风格化,不是没有风格,而是风格是空间主人自己个人气场和个性的体现;无风格化,不是没有章法,而是有着内在的审美规律和哲学,而不是去遵循某种约定俗成;无风格化,撕掉标签和伪装,让空间回归每一个真我。无风格,有真我。


Ⅲ 萌发与变革

从【玉玲珑】切入话题,讲设计手法的变革,讲设计思维的变革——一个全新项目的挑战,随之而来的是脱胎换骨的改变——设计心态的改变、设计思维的改变、设计手法的改变,以及对于同行的深刻影响......如果对设计师个人来说,这是一次重新启程,对设计行业来说,这是设计师们对于中国设计力量的集体呼唤......

梁建国:
这个项目,其实有点像当年文人相见的“一比高下”。我和陈林聊天,恰好谈到【玉玲珑】这个项目。大家所见的玉玲珑都是唯美的一面,其实当时【玉玲珑】所面临的条件非常恶劣,可以说是个非常大的挑战。所以当时我们就约定,要做一个“不是陈林”的作品。我认为一个项目带给人的最大财富不是“心”,而是“脑”。在这个时代,什么风格没有?什么设计没有?所以在这个时候必须要修心,才能挑战自己的过往。第二是在心态上的改变。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对外公布的是30多个艺术家参与,其实远不止于此,还有很多参与者。陈林并没有强调这个项目是他个人的,所以他的包容心和胸怀也是很多人做不到的。

我认为这两点是这个项目带给我们的真正启发。如果大家以后拿到项目时,都能以这个心态去做,那我们中国设计的崛起为时不远!

陈林:
做完玉玲珑的项目,其实对我的人生和设计都有了全新的改变。人到了一定阶段,既要追求过往也要关注未来。如果拼命追求产值,那是毫无意义的。放下过往,重新用知识将自己装满,再出发。作为一名传统的设计师来说,我们应该用作品说话,这样才有市场和竞争力。如梁老师所说,我们做设计还要怀揣一颗诚挚的爱国心。

最近我新接到的项目曾是一个19世纪的造船厂,我将其打造成一个全新的民国餐厅。项目中,我邀请了一位文笔极好的南京的室内设计师,以做剧本的方式来切入这个项目。在他笔下,描绘了旧时霞飞路拥有的美好的法国风情。我也邀请了上海戏剧学院的几位老师共同参与项目,我们以做导演的的思路去设计。甲方听后对我们的想法非常震惊,他在时间上给予我宽容,同时也会频繁地与我讨论设计思路。另外,我还邀请到了一个对民国菜肴非常了解的专家,为每个包厢打造不一样的菜肴,还有器皿等一系列的细节。所以我想,中国的餐饮空间一定会以不同的设计手法呈现给世界。

崔树:
“风格”更像是一种被设定,对我来说每一种风格的形成过程更值得我们关注,而“无风格化”设计的产生更印证了这个问题,最近各种交流也让我开始思考设计师之间的关系,其实对设计真正的影响来源于设计师之间。

拿陈林老师做的【玉玲珑】来说,从开始到最后完工,我一共去了四次。最后对玉玲珑的总结是“骨、肉、魂”。这是一个有“魂”的作品。他没有意识的是,他正在用设计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用设计影响着他人,用美术改变世界,用气魄在影响未来。第二就是他做到了“骨”,用陈寅恪先生的一句话来表达就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我感受到了他的独立精神。每一件作品里,每一个人都会有着不同的风格解读,比起风格更重要的是做一个有“魂”的人,人之“魂”便是作品之“魂”。


Ⅳ 回顾:世界与中国

中国的设计未来何去何从?几位设计师以发展的眼光回望世界及中国建筑设计发展的历史。西方建筑大师也曾展望建筑的未来,中国建筑设计在当下正面临同样的挑战。寻找本土文化的根,传达有温度的设计,就是“风格”之所在,也是中国设计发展的“魂”。

刘道华:
今天能参加梁老师的这个纯学术的论坛特别高兴。五年前,与梁老师和赵虎老师都不熟悉的时候,书本、杂志、实地考察等这些都是我获取知识的来源。这种来源最大的弊端就是你可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解的只是表象。那几年学习的很多关于建筑的知识其实让我现在受益良多。

我认为全球的设计师都在寻找自己未来的建筑在哪里。扎哈说“我可以确信建筑是无重力的,是可以漂浮的”;库哈斯则希望他的建筑呈现的状态是“一个可以吸纳无限延伸的意涵层次的结构物”……从库哈斯到扎哈,或许他们也会经常思考自己的建筑风格在哪里。这些建筑师所想,正如我们今天所想——我们未来的建筑在哪里?

去年我听到柳冠中老师说“中国设计与全球关联”的主题时,提到中国的建筑工业的设计不缺少形式。那么我们如何能够做到在自己的上下五千年里找到自己的设计底蕴?我认为好的建筑作品所传达出的中心思想一定是人在里面的体验和设计者或业主的故事。这种体验与故事,是说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建筑的关系、建筑与自然的关系,所呈现的材质的运用、空间的表达等等。同时,建筑与贫富无关。比如美国的建筑,他更多是商业化的设计。反而像印度、斯里兰卡等这些国家,它们虽然不富有,但是也出了多西 、柯里亚、巴瓦等这些建筑大师,我觉得他们做的就是自己的本土主义、与自己的文化相关。所用材质和手法就是就地取材。所以10年前,我在看梁老师和陈林老师的书的时候,其实是获益良多。

到今天,我们一起在探讨中国建筑的未来。我认为,“无风格”的设计未来是有风格的。每一个人的风格就是自己内心的记忆。地域文化,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潜在的文化和思想。你可能没有去归类,但你的作品会自然而然地流露你深层的记忆。
连志明:
今天我们讨论的“无风格”的设计,更多的是谈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当下设计理念。最近几年,好像中国设计圈谁一提到”风格设计“这个词,似乎会觉得此人比较Low的风气。柯布西耶在为其母亲晚年设计住宅时,也在考虑“无风格国际化”设计缺少人文与地域性的弊端。只要有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就有不同空间风格的呈现,要不然就不会在现代主义之后出现诸如:孟菲斯、波普、贫穷艺术、绿色环保、侘寂、未来等艺术思潮与风格,空间的情绪如果只用一种手法太单调。设计离不开对人性的关怀,设计除了尊重功能基本需求外,还有爱、关怀、魅力、梦幻、风情、情艳、热情……我认为,智在有度,不能纯粹的“无风格”,有不同生活方式,就有不同的呈现方式。

中国的农耕文化,强调人与天地的关系、亭台楼阁榭,都是在讲述人与自然的连接方式,设计也脱离不了地域文化和个人的背景。比如,我看过梁老师的作品《北湖九号》,可以感受到梁老师所追求的洒脱的设计气质与对自然的喜好,再比如,建筑师巴拉甘的设计不仅包含空间的语汇,还将情感和爱作为表达的载体。

所以设计师们要回到自我这个起点,坚持自我、再表达。每人都有自己的不同于别人的设计DNA,这种区别就是您的“风格”。我们应追求设计的“无限”和大设计的概念。因为我们的设计尊重所有人的“生活方式”。
孙大勇:
任何风格的形成有它背后的逻辑,设计风格的形成同样也有它背后的设计逻辑,我认为设计逻辑包含几个层面:

首先是价值观,设计师具有发现问题的能力,但是设计师自身的价值观会反映出认识问题的局限性。所以设计师形成风格的前提是要拥有自己独立而且正确的价值观,这样才会积极地影响和改变世界向更美好的方向发展。

其次,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位设计师都有自己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熟练自己的技艺是必要的。庖丁解牛,精技于艺。当技术熟练到极致也会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

第三是审美。设计师是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职业。独特的审美力是设计师形成风格的重要因素。每位成功的设计师和艺术家都拥有自己独特和完善的审美体系。当然有时审美来自设计师的天赋,但是审美的局限性有时也会形成独特的风格。例如西班牙人喜欢激情的红色,地中海地区则偏爱蓝色,中国人喜欢黑白的水墨。设计师应该找到自己独特的审美力。



Ⅴ 现象与反思

之后的话题探讨,并未陷入“有”或“无”的争论中。设计师们从不同的视角去阐述自己对“风格”的理解以及对设计行业未来的思考。在中国的设计行业中,目前存在的乱象是什么?哪些值得我们去反思?在略带尖锐的批评中,大家试图寻找到中国原创设计发展的动力和方法。事实上,对于中西合璧的提法,设计师们已经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陈大瑞:
过去10年,我们太强调设计本身了。现在,我们开始思考在品牌体系下做生活方式。过去十年只是在拼命地做好我自己认为的好设计,忽视了对生活的热爱和理解。现在再看到中国的传统设计、日本的庭院,它们会重新激起你的内心的激动,百转千回,为你带来无限的灵感。

所以我认为,从现再往后的10年,才可能出现真正的中国设计!再就是,我们现在重新谈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到今天应该是有了这个资格,因为我们深刻地认识了世界,才能兼容并蓄,创造出自己的风格!
吴巍:
所谓的”无风格“就是建立个人风格,设计师都有明显的个人符号,这就是原创。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盲从,大量的盲从。目前,大家获取信息的途径非常多,看的东西越趋于一样,做的东西也会更趋于一样,缺少自己的认知和理解,所以设计做的也盲从,从风格到造型,从材质到配色,千篇一律,缺少自我的风格。

我觉得“无风格”就是要对这样的盲从“宣战”。作为设计师,其实要通过设计来帮别人解决问题,但现在有些设计师在提笔的时候就会忘记这一点,表现得妄自菲薄,认为自己才是设计的权威。另外设计公司应该加强自身的职业精神,在设计产品的输出以及服务流程上,对甲方的责任感应该加强并不断提升。

我们作为当代设计师,势必要在认知世界、表达原创性上做探索。这是一条不断学习,不断把自己“归零”的道路。真正的原创就在于每个人有自己不同的认知以及在认知基础上的表达。好的原创是将个人认知与品牌、商业的良好结合。

唐雲:
所有的表达都是世界观的凝聚和片段闪现 。只有表达了一个好的世界观 ,才能化用和处理现实的局限 ,避免“物”这个皮相的限制 。用“意”的世界来覆盖人的认知感官,我认为这才是中国美学的精神内核逻辑。即“方寸之地的独立”。所以从设计而言 ,要更纯更减 ,但又更精,更集中地去发挥自己的长处。更减少对受众喜好的揣测 ,以“我”为主,更好的表达自我。好的“本我”表达完整了 ,自然就有认同的广大。大至皇家园林,小至盆景清供 都一样抓人心意,就是这个道理 ,无关大小。

所以这个逻辑是 ,如果遇到局限解决不了的困难 ,那其实是我们自己没想清楚,是我们的“本我”不完整 ,不能应对 。还是要从“我”的世界观来解决 。而不是通过增加其它点来转移和转嫁。所有好的设计都是完整的世界观的呈现,这才是真正让人沉浸其中不得其出的关键。

敖瀚:
所谓的无风格化设计,在我的理解,它是相对于有强烈符号化语言的、有特定具象元素的设计而言的。能打破不同风格之间的界限,能针对不同的项目、不同的消费者以及不同的情感诉求而能灵活运用,融会贯通的风格就能称之为无风格。其实际已然凌驾于某种特定的风格之上。每个设计师都有自己的审美情趣和相对擅长的表现方式,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每个成熟的设计师都应该有自己的风格。

蔡蛟:
“无风格化”设计我理解就是不用在意别人的风格,做自己的风格,不要受别人和过去的约束大胆突破和创新。

段元:
从小在内蒙古长大,后来参加工作,再后来到东易工作16年。设计也从青涩到成熟。慢慢地,我与梁老师相识。我认为我们没有必须要去评价别人的设计风格。从前别人问我,你的设计风格是什么?我会有些许迷茫。但是现在,通过从两居室到5000平米的一步步实践、设计,我逐渐明白了我的设计方向,就是希望帮助甲方呈现他们所期望的生活方式以及在这个空间所要包容的理想。房子本身的风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设计师帮助客户赋予房子更深刻的内涵,那就是一个真正生活的家,而不单单是一个房子。所以当下我所面临的就是继续不断完善自己,坚持自己的本心。

赵雪松:
风格是让别人去评说的,设计师自己没必要过分强调,但必须要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要有自己的设计语言,没有必要刻意追求风格化的标签。其实,设计师要树立「大设计」的概念,应该是什么类型的设计都可以做,但都是「出自我之手」,在作品中能够找到属于自己个人的、符号性的东西。







Ⅵ 辨证性小结

刘峰老师的发言是对其他老师观点的一个辨证性的小结。对于中国设计未来的发展进程,他拥有独特的视角,同时对于“无风格化”设计的内涵也给出了自己的外延......

刘峰:
建筑是一种遗憾的艺术,它不像雕塑可以再创造。一个建筑在完成5年后,可能就会有遗憾,但我认为遗憾的价值大于方法论。早年间,我曾非常幸运地采访过原研哉、隈研吾,以及菲利普斯塔克,当然我们没有去谈论太多的设计话题。再到后来谈到无印良品,“无”这个词就已经进入到我讨论的边界了。

我觉得有些东西还是要没有的,比如固化的形式、固化的成功学,包括梁老师说的“忘掉”。如果没有路易斯康,我们的设计走向可能会离开他的路径,进入到另外一种情境。所以我们应该忘掉的是一些固化的思维和一些太富个人化的感受。个人感受肯定得有,否则就不是你自己了,但要有个度。一个设计师陷入套路是一件很可悲的事。今天我们能够发生这个讨论,就说明我们现在需要破除这样一个套路。

后来大家都说到了“无”的东西。我来说说“有”的东西。大家发言中谈到了空间的温度、空间的情绪,一个人的路径,还说到了空间的叙事性以及”魂“。2005年,我接触到了“负空间”、“负设计”的概念,虽然我不是室内设计师,可我依旧很喜欢。但在造物面前,造一所房子和造一个杯子都是一件事。在一个空间中,我们太关注空间各立面,可很多“负”的东西我们捕捉不到,比如人在其中活动的路径、人的痕迹、触摸的痕迹。所以我们说,一个空间里应该有的,是人的痕迹、空间的痕迹、光的变化,最终就是梁老师提到的自由自在和快乐,这是终极。


Ⅶ 在探索路上

设计的未来,似乎从未脱离设计师们每天的忙碌和探索。在设计方法的探寻中,在设计企业前行的道路中,他们在思索中国的设计、未来的设计。

王恒:
对我来说,“无风格”是不存在的。我在行业奋斗了15年,始终在考虑我的设计能做什么?100年前,早就有人提到了空间的情绪、空间的文化,这些提法我们是无法超越的。现在我给自己的设计提出的定位就是“打破常规,不如细致入微”,我们要做的是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在米兰展上我常看到一些二三线的品牌打出“改变你的生活”的slogan,而每年家具设计的变化微乎其微。沙发还是那件沙发,椅子还是那把椅子,这就把我们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改变了吗?人们的生活方式,从席地而坐到现代的起居,它的演变有个过程,这中间有无数的设计师在精雕细琢、日臻完善,直到发展到未来我们可见的生活方式。虽然目前我们仍在工商体系的末端,而这个未来时刻到底在何时,我们不得而知。现在我们自己设计团队的年轻人,我都会鼓励他们“异想天开”,只有以这样开放的方式,我们才能创造出新的东西。

徐也:
我想设计当下是历史进程的特殊时期,对于设计的思考也可以由形式转为精神,由精神延伸为时间边界与空间的痕迹的思考,用时间印证空间痕迹,形成东方可以薪火传承又立足当下链接未来的艺术探索体系!

安生:
我不太喜欢标签式的称谓,未来的商业逻辑是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样的设计,难的是走在市场和未来的前面并为之引导。艺术本身是没有边界的,因为我们不理解艺术,所以人为的为它划定了边界,空间也是这样的,一个打动人的空间,他的根本属性是“灵、魂、体”的理解,是给人一些共鸣的感受,好的设计作品在于设计师本身,设计师是什么样的人,他的格局、素养、品味、气质等决定了设计作品的品质;当然目前之所以有设计风格的存在,是市场消费者需求所定义的。好的空间首先是松弛的、自然的、未来的,而不是过度设计的。

生萌:
“心之所向,爱之所归。”人生而不同,成长环境与教育背景更是千差万别,承载一家人幸福与爱意的家,如何只单纯的用“风格”来定义和表达?从功能性讲,通过了解每一位家庭成员的个性与习惯,解读他们内心的真实需求,打造真正的宜居之所;从美观度讲,贴合每个成员的品味与爱好,唤醒他们曾经拥有的美好记忆,同时化繁为简,减少具有特质性符号元素的出现,巧妙融合自然元素,为家居空间增添鲜活的气息。设计师多维度思考,为业主打造一个超越预期的家。


Ⅷ 结语

话题讨论进入到尾声的时候,设计师们的谈性正浓,似乎还感到一丝意犹未尽。梁建国老师的总结,如同在沙龙结尾处为每个设计师的内心播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中国未来的设计探索之旅在悄然开启,每个设计师也将迎来自己设计的新里程......

梁建国:
今天我们讨论“无风格”,其实就是在寻找未来的风格,这是一个蛮有意思的哲学话题。既然有开始,就没有结束。我们大家每个人都将在签名簿上留下一句话,我就想写“开始吧!”通过今天研讨会的形式,我们每个人带着一个问题,开始构建自己的未来。今天我们的话题始于【玉玲珑】这个载体,这个项目如设计界的一个橄榄枝,抛出来,大家一起看到了我们的设计圈的新形式、新思维。今天的研讨,其实也是在每个人的心中种下一粒种子,它的成长需要靠大家自己去培育。

沙龙花絮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微信公众号➤达人室内设计网,小编微信号➤wonadea2019

0

主题

40

帖子

379

积分

3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79
采樵子 发表于 2019-7-27 17: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所有的表达都是世界观的凝聚和片段闪现

2

主题

316

帖子

1240

积分

6级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40
aissy 发表于 2019-12-12 16: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达人室内设计网

0

主题

57

帖子

1527

积分

超级VIP会员

回归设计本身!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1527
何域设计 发表于 2020-4-11 16: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风格化   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达人室内设计网 ( 粤ICP备12090048号-1 公安备案 )

GMT+8, 2024-11-21 16:39 , Processed in 0.095512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Wonadea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