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孙建亚丨从自然性到完整性设计
2024-5-22 15:39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 达人设计 (评论0条) 浏览量: 1169
房子最初建造的目的是从自然中找寻遮蔽,以获取安全感;当安全不再是一个基本问题的时候,突破房子内部空间的局限便成了新的追求。当建筑设计、空间设计产生并试图多元、多层次地创造空间的时候,蓦然发现“自然”居然是人为空间最大的创作思想来源。如果一栋房子设计和建造得像它所在地块“长出来”的样子,那便是建筑与空间设计最大的成功,因为“生长”是生命能量最鲜活的状态。
在空间设计这个行业实践30年后,孙建亚还是坚持对空间的营建要与自然发生联动,这也是市场需求在经济发展较为快速后所呈现出的转变,从对空间华丽装饰的诉求转向身心松弛的诉求,表露的是“回归生活”的心迹,这种情形特别凸显在家庭空间或者类似空间的要求上,而“自然性”自然与之产生了契合。
即便室内空间的设计做到了自然,但这样的设计还不算完整,“完整设计”在孙建亚看来是一定有逻辑有次序的,从景观设计推理室内空间设计,再推理到建筑造型设计,其核心无非是善始善终地解决好问题。
强调空间自然性,
其实质是一个空间使用者思想回归过程,
以空间有目的的表现而帮助人们更“懂”生活
在设计中,我主张空间内生发的自然性,首先明确“生发”是生命力量使然,具有能量与势头才会自然产生“成长”的需求,而空间恰恰是蕴藏着不确定可能性的源头。自然性其一可以解读为空间营建过程逻辑的合理性、设计思想的透彻性以及建造工艺的顺畅性;其二,延展空间概念,自然性可以指代空间与环境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如果其一多在“道”的层面有所阐述,其二则显然落在了一个更为具体和需要实现的具象之端。但我们不能够彻底割裂二者,因为无论自然性表现在哪个阶段和环节,透过自然性的和谐所表达的空间美学的确都属于同根同源。
从设计思想和表现手段谈对空间自然性的理解,首先希望空间是通透的——自然光的照射和有条件地引入户外景色——如果不具备这样的先决条件,设计能够在局限中通过比如材料的创造性运用,包括六面体材料和家具材质等,从而让人触摸和感受相对的天然和质朴。
植物是拉近人类和自然相近相亲最直接的手法,室内空间经过植物的形态、色彩和气味来链接环境的自然性,水流声、鸟叫声是司空见惯的室外环境,一旦通过设计手段表达在室内空间,则会放大自然性的体验,所以室内空间与周边环境和谐共生一定是透过设计营造产生的关系,同时设计过程与设计结果本身就是一种“思维自然而然生长”的行为和落地,落地的结果是“空间的感受更加自然”。
为什么要一再强调空间的自然性,当然这并不是设计师一厢情愿的表达,因为市场正在或者已然从对“不自然”需求转换为对“自然”的需求,这种对空间,特别是居住空间需求的快速转变,其中的基础是人们对自己所在空间的感受切换到了需要安放身心的诉求层面,“自然”是能够使人感到轻松、舒缓和品味生活的最有效的元素,从“空间展示给别人看”到在自己的空间滋养自身,其实质是一个空间使用者的思想回归过程。
从空间的自然性可以看出,如果偏向表面自然属性的表达是一个直观的感受,那么自然性则可以给予心理学以空间有目的的表现而帮助人们更“懂”空间,进而更懂生活。空间会给使用者带来直观或者隐喻的氛围感,从整体来说,空间的平面布局、合理的功能以及氛围的营建,均是整体设计要关注和创作所在,心理学空间、心理学动线、心理学关联在生活中与人发生着不刻意的磨合,因此空间自然性的阐释还有一个延展,那便是使用者与空间共同成长,使得相互的适配随岁月的逝去而日趋和谐。
空间前瞻性处理符合自然法则,
“留有余地”更是设计在思想层次的领悟,
完整性是一个“生长”概念
从人与空间一同沉淀的过程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房子随着年代慢慢变老,而设计这项工作却能够让房子达到岁月流金,空间所积攒下来的并不是衰败,而是精彩。房子可以透过使用的材料、工艺工法等,使得使用过的痕迹、包浆真实天然地留在表面,有些甚至会越老越好看,越用越有味。
我们在做空间设计的时候,如果有能力有条件的话,一定希望材料是天然的,希望它们的使用周期更长,不会太因为外在环境和使用环境而被改变,例如一把扶手,我们更希望它在经年累月后,能够被磨出材质本来的纹理和光彩。包括庭院植物,它们在生长,从小树苗到大树,从四季的开花结果、从生长成熟的过程体会自然性,体悟人、自然、空间“法于阴阳,合于术数”之道。而空间自身也需要留有潜在的余地,这也算符合自然法则,留白手法并不单纯表现极简美学,更多在功能方面为未来的使用做前瞻性处理。
“留有余地”可以是设计平衡自然与人工的处理手法,更是设计在思想层次的领悟。留一个区域给空间使用者,让它随季节变换、随人的成长、随想法的改变而做调整,让空间成为“此时、此地”使用者的“心灵栖息地”,而这样的保留,或将成为记忆的载体,或将成为一个过程的美好片段,或将成为传承。
从现在孕育未来,设计要有这样的眼界和意识,空间的价值是可以做到延续的。可能我们在一个空间的处理上,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局限,但对完整性的追求将是一个空间价值体现和延展的前提。这样的完整性究其潜藏的逻辑,还是一个“生长”的概念——清晰完整的思路,连续一致的手法,空间理念融会贯通到所有的关联。但空间在这个完整设计的表达上还不是第一性要素,在我看来,景观才是。
完整设计排序,
景观在地性是建筑设计灵感的源泉,
借鉴景观元素帮助室内功能合理划分达到需求
什么是完整设计?从两个层面来讲:一,设计服务当下,同时做到前瞻。二,建筑设计、室内空间设计、景观设计同时做到理念契合,即便表现手法各异,也是形散神聚。从项目实践经验来看,对于完整设计我们还是给出了一个排序,景观设计放在首位,就是说我们的设计是从外向内推进的。
为什么出现这样的认识和处理,因为景观是大自然给予的,具有在地性与标识性。相较其他类型设计,景观是最不容易改动的一类,景观设计依照环境本身现有的情况而做“微调整”,但它真实地影响着建筑设计和室内空间,并且是那种最有力量的影响。
景观处理好,建筑设计才有余地做外立面。很多时候,景观在地性是建筑设计灵感的源泉,景观地形地貌、气候氛围为建筑设计提供更好的空间布局建议,并且为建筑提供更高的价值。景观和室内的关联使得室内空间设计具有了依据,而非孤立的美学概念,花草树木、山石水景、阳光甚至微风都可能成为室内设计思想所能实现的依怙。借鉴景观元素可以帮助到室内做合理的功能划分,以满足人的行为需求和心理需求;室内环境的生态性与可持续性能够进一步优化室内空间,与室外景观形成联动。
景观一直是室内“情绪寄养”所在,看出去,是美的,也可以是私密的,成为建筑的第二堵墙;根据景观表现,设计可以应用恰当的材料设置合理的室内用途,让室内的表达渗透到室外;建筑的外墙可以不用实际的墙体,玻璃就可以实现室内与大自然沟通的想法,或者树荫、篱笆成为墙体的模拟而引发诗意。所以在我们的设计中,景观与室内的功能是相结合的,最好的位置可能放在客厅、放在喝茶的地方,如果放在餐厅,也算一个好的想法。
室内功能合适地匹配到景观,这个时候就会出现建筑的开窗;室内与景观做好协调,最终确定外立面造型,造型依据室内功能而作调整;室内布局与入户动线关系的处理,原则只有一个,即便利性与生活化。景观留给室内,建筑造型服务室内功能,所以在完整设计的第二个层面的解读中,景观设计放在第一位,室内设计排第二,建筑设计在第三位。
自然与室内的联动也许可以称为“无为”,
景观把控不好完整性设计将不协调,
合理利用灰空间增加舒适度和自然体验感
近10年,我们在很认真地研究景观与室内的关系,试图梳理出更多更有价值的自然与室内的关系,以及探索运用的边界。将自然引入室内,或者室内链接自然,都是一种没有技巧的技巧,在见识和验证了很多室内空间设计理念和手法后,自然与室内的联动也许可以称为“无为”。
那么室内与自然(景观)的联动是不是空间设计能力所能控制的?对于一个好的室内空间设计而言,这种能力一定要有,否则完整性设计将不协调。没有和景观产生关联的室内,无论用了多少的表现手法,感觉还是很像毛坯。室内空间需要可控的地方已然很多,对景观的把控更是一门多元探索的课题,如何在室内合适的位置与自然发生深度关联,除了解决思路,更需要解决手段。
大概我们需要研究心理学在空间的运用,例如什么样的自然元素可以让人进入到松弛状态,阳光、花香、溪水都是要从自然借鉴的,再例如想办法吸引来鸟叫声是个较难的问题……不过设计就是用来解决这样问题的手段。
而室内灰空间的改造和利用是空间自然性体现的精华所在,我们往往利用这样的空间来完成室内与自然的勾兑。功能与边界的模糊化产生出别样的层次感,于景观于室内都具有过渡、转换之用,使两者的系统到达融合的临界点。创造一个灰空间,就有加大功能的可能性;重要的是,合理利用灰空间,在提升建筑整体美感的同时,更在为人的使用增加舒适度和自然体验感。也许自然中可以没有房子,但房子内如果没有了自然的参与,空间将缺失了很多生趣。
孙建亚
ALEX SUN
上海亚邑室内设计有限公司 创办人、设计总监
孙建亚先生,台湾著名室内设计师,于1993年从事室内设计,2001年从台北来到上海,2009年创办上海亚邑室内设计有限公司。推崇现代简约、典雅舒适的设计风格。善于对建筑、景观、室内做整体融合,追求工艺至臻品质,力求还原空间最本真的形态,创造出宜居舒适的生活环境。作品涵盖度假酒店,私人别墅宅邸,企业总部,会所等,获得了包括德国 IF 国际设计奖、意大利 A' Design Award 国际设计大赛、ELLE DECORATION 家居廊中国室内设计大奖、台湾 TID Award 国际设计奖等在内的众多知名设计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