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单位 胡中维室内建筑设计项目地点 广东深圳
建成时间 2020年7月
用地面积 116平方米
撰文 胡中维
近年来,受董豫赣老师启发,对造园一事之兴趣日趋浓厚。把造园学习获取的认知,不断在各种项目中尝试实践,成为我内在极大的驱动力。一旦有了这样的念头,机会很快就会到来。老同学与她朋友杨总合作,要在罗湖的一个超高层的建筑23层做一个销售高级珠宝的会所,以服务VIP客群。空间面积则有一百平方米出头。
从业务的层面来说,一百平方米确实太小,且没有任何户外空间,由于是超高层建筑的新楼,也没有建筑改造的可能性,以往的我一定会婉言谢绝。 而今关于造园体量,大可如杭州西湖般一座山水城市,小亦如苏州的残粒园——仅140平方米的私家庭园。巴瓦对小到比日本的小尺度庭院还小的,只能称作隙间做庭的实践,被董豫赣老师区分为密度庭院和内庭院。而小中见大,本就是造园中极为重要的价值判断。 我当机立断的决定承接,同时借同学之熟,提出了作为乙方的“霸王条约”:当甲乙双方在设计意见相左时,以乙方设计意见为准。老同学与其朋友的包容与信任,让我这一霸王条款得以顺利实现。
△ 图1 会所入口效果图 ©胡中维设计
之所以向客户申请这样的霸王条约则是源自计成在《园冶》的观点: 第园筑之主,犹须什九,而用匠什一,何也?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愈非匠作可为,亦非主人所能自主者,须求得人,当要节用。 有了这些理由的支撑,我则跃跃欲试想在这个毫无户外空间条件,却能以23层高楼刚好可览远山的城市上空造一个“览山庭”。
△ 图2 施工前,从室内东面望向梧桐山 ©胡中维设计
甲方希望在这仅有一百平方米的接近正方形的高楼一隅能够有两间独立茶室、一间两用的仓储、一个提供茶水点心的吧台,以及一个开放的茶台(可偶尔做些活动雅集)。100平方米虽小,而我深以为在拓展出全新可用空间的同时,还能有创造空间无尽感的可能性。
这些年我越发意识到“相地”的重要性,每次都提醒我的团队要以现场创作的角度来看现场,对于这个看上去毫无特色可言的平面(见图3),我知道只要细细品鉴,终会有可挖掘的潜能。
△ 图3 空间原始平面图(上); 图4 项目平面布置图(下) ©胡中维设计
南东两面的几近落地的玻璃幕墙让空间采光极好,只要适当的遮漏,即可有机会让空间明暗交错变化。东向的采光因足够斜长而有更好的可塑性(见图5),且因面山适宜阔庭主景;南立面的大方柱让立面有二分的特征(见图6),借大方柱之大顺延成空间形体的一部分也能节省费用。
△ 图5 施工前,东南侧的窗景 ©胡中维设计
△ 图6 施工前,空间南侧的方柱 ©胡中维设计
到现在为止我还是无力区分中国传统与现代的空间特质该如何界定,这种困扰始终笼罩着我。张翼老师在《从木构源流到空间特征——交织于史学与建筑学视角的双重猜想》中如此描述,让我意识到东西方在空间现代化进程中都不曾缺席: 中国传统木构按构成方式主要可分“抬梁式”和“穿斗式”两大体系。至迟从隋、唐时代起,抬梁式开始成为中国木构的主流,成为主要官式、纪念性建筑的常规模式,中国现存的古代经典木构绝大多数都是抬梁式的。与此相应的,穿斗式木构在中国逐渐边缘化;但不可忽视的是,穿斗体系从长江流域传至日本并在那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在以桂离宫为代表的“书院造”木构中臻于巅峰——那正是西方现代主义的空间原型。
△ 图7 桂离宫 图源网络(左);摄影:石元泰博(右) 而董豫赣老师在《庭院与场景》一书中解读:
筱原坚持他作为出发点的日本传统样式的纯正,也持续将它们带入到现代建筑的语境。 又让我意识到日本在这条现代主义之路上的实践颇有成效,也成为我坚定地要将中国造园语境下的传统如何当代化来进行摸索。
△ 图8 筱原一男 白之家 图源网络
密斯在巴塞罗那德国馆(见图9)用了5个片墙和外围两个相围合的U形片墙形成了著名的流动空间。据弗兰姆普敦研究这个来源于风格派凡杜斯堡的影响,虽然赖特(见图10)声称流动空间的源头在自己这里,而就影响力和纯粹性而言,受了风格派影响的密斯显然更加到位,密斯的流动空间很显然更侧重于身体在平面上自由的感知。就我个人的判断来看,垂直空间的起伏感和平面空间的流动感所指向的山居意象,郭熙在《林泉高致》里通过三远法和行望居游对这类问题进行了更深入区分与描述。
△ 图9 巴塞罗那馆平面图 图源网络
△ 图10 罗比住宅平面图 图源:Storrer, The Frank Lloyd Wright Companion, 127.
△ 图11 空间模型示意图 ©胡中维设计
行望居游: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 世之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 作为一个设计师,看到这段论述是无比惊喜的,郭熙首先表达的是大自然并非全部美好可供择选,而是要有所取舍,取舍的依据就是要符合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相较之下可居可游则更胜一筹。
有了这些价值判断,设计的目标就出来了。童寯先生把曲折尽致作为造园三境界之二,我深以为是,在珠宝入口开门入内园时我则安排了两个可选择的动线以供行游,并形成一个曲折深长且可资洄游的动线设计。(见图12)
△ 图12 会所动线示意图 ©胡中维设计
△ 图13 从门口看向水吧 摄影:大斌摄影
三远法:三种不同视角形成的观法,可以让视觉逻辑清晰精准,其中深远则是空间中人的重要感官习惯,珠宝会所在深远的描述,是通过不同尺度窗洞门洞的交替,加上光影的配合,让视野不断被拉得深远。
△ 图14 从东边看向大厅和茶室 摄影:大斌摄影
△ 图15、16 透过水吧望向入口 摄影:大斌摄影
高远,站在东窗西望,空间由低向高渐近,直至高至天花板处。为了表达更高远之感,除了空间局部后推,整个天花板用涂料喷黑,试图表达无尽深远之可能。
深远,则是在被屏隔空间的高墙上,视线高度范围内扣一不大方洞,视野尽头设一壁龛,壁龛内置插花,以匹配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对深远的描述: 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
△ 图17 平远-从室内看向北边 摄影:大斌摄影
△ 图18 高远-榻榻米茶室望向门口 摄影:大斌摄影
△ 图19 深远-从水吧看向东侧茶室 摄影:大斌摄影
垂直与山居:冯继忠老先生在何陋轩(见图20)中,先通过曲墙的分隔,又辅以三层地台的错落,不仅让空间流动起来,同时有了上下落差的体感。拙政园西园中的亲水廊(见图21)被众学者认为是最好的园林长廊,不但在平面上符合宜曲宜折的篆云廊特征,在垂直关系上也随地形地貌特征上下起伏,营造出在真山水间的身体感知。
△ 图20 何陋轩平面图和剖面图 图源网络
△ 图21 拙政园亲水廊 摄影:胡中维
在珠宝会所榻榻米茶室的位置经营上,我把茶室抬高,既希望下部腾空后可经营一片池泉,又可引东向阳光进入入口的窄巷,经由池泉的反射,期待营造延光阁的光效,拾级上下配以折回头的别有洞天,来尝试描述入山寻隐的山居体验。(见图22和图23)
△ 图22 榻榻米茶室下方水景位置示意(上)©胡中维设计 图23 榻榻米茶室下方水景(下) 摄影:大斌摄影
△ 图24 榻榻米茶室下方水景 摄影:大斌摄影
△ 图25、26 通往榻榻米茶室的楼梯 摄影:大斌摄影
△ 图27 榻榻米茶室 摄影:大斌摄影
光影与氛围:巴瓦在自宅中的庭院设计上对光的把控让人暗自叫绝,用不同的庭院尺度及对光的过滤方式,体现出对自然光的控制极富层次。随着时间推移,因室外光线的不断变化而令室内空间氛围不断的变化,且颇有洞山意向。 珠宝会所入门处我意欲谋求深山幽谷外出旷谷的体感,越往内走越有光线明亮的趋势。东向南向采光良好,为了营造良好日然光线在空间明暗变化的层次,我以门洞、水池(悬空下部)、壁龛、橱窗、等方式把自然光进行塑造,就效果来看,自然光的塑造确实令现场更灵动。池景有水与无水效果相差悬殊,壁龛的自然光由于是南向并无直射阳光,必须关上门才能弱弱体会。
△ 图28、29 东南角主茶室入口 摄影:大斌摄影
△ 图30、31 主茶室内景 摄影:大斌摄影
“古巢居穴处曰岩栖,栋宇居山曰山居,在林野曰丘园,在郊郭曰城傍,四者不同,可以理推。” ——《山居赋》谢灵运 谢灵运早在魏晋时期就把山居、巢居、穴居做了区分,并明确描述出山居的要义——山(自然)+居(人力)。
△ 图32、33 活动区 摄影:大斌摄影
山形步步移:而郭熙又在《林泉高致》中详细描述了山形步步移及山形面面看的论断,让我在形体关系上更加放松而着重寻求形体背后的理法,顺延理法秩然推导出形体特征: 山近看如此,远数里看又如此,远十数里看又如此,每远每异,所谓“山形步步移”也。山正面如此,侧面又如此,背面又如此,每看每异,所谓“山形面面看”也。如此,是一山而兼数十百山之形状,可得不悉乎? 凭高远借:幸运的是距梧桐山主峰物理距离虽远,登上23层的高层建筑则刚好相望成景,我仅需在东望的落地玻璃窗前营造一山麓近景,与远山叠加后颇有山中重峦叠嶂之意向。
△ 图34 从室内望向东边的梧桐山 摄影:大斌摄影
△ 图35 茶室东南一隅 摄影:大斌摄影
在描述逛苏州园林(见图36)空间体验时,经常会听到先抑后扬,听上去很像一个题解的答案,更像一个结果。对于造园者的我来说,知道一个答案,却远不如知道导致答案的问题是什么?
我后来反复思考《桃花源记》里的句子:“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大),山有小口(小),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小而狭长),豁然开朗。” △ 图36 留园平面图 图源:《江南园林志》
△ 图37 会所入口先抑后扬的空间体验 摄影:大斌摄影
这是一个典型的人体感知逻辑,借由环境的变化导致身心变化的过程。 所以后来的设计培训,我会经常问一个问题: 先抑后扬转化成尺度的话等同于先小后大吗? 很多小伙伴会回答“是的”,我就会趁机追问:“这个空间,经过一个足球场(大小)进入另个有十个足球场大的空间,你会有先抑后扬的体验吗?” 显然,“初极狭才通人”的体感尺度,更易实现先抑后扬。当尺度大到身体无法感知,或者小到身体无法体验时。白居易的拳石当山,也被诟病为盆景而与造园无关。 因此,在行游动线设计时我故意设计了两条宽窄不一的尺度,希望以此既能解决空间大尺度家具移动时的功能需求,又可解决空间抑扬所需要的身体感知。
△ 图38 会所入口,不同动线的起始 摄影:大斌摄影
△ 图39 从水景窥探活动区 摄影:大斌摄影
△ 图40 榻榻米茶室下方的水景 摄影:大斌摄影
△ 图41-43 主茶室内景 摄影:大斌摄影
△ 图44 东西立面关系示意图 ©胡中维设计
△ 图45 南北立面关系示意图 ©胡中维设计
△ 图46 入口剖面关系示意图 ©胡中维设计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览山庭-珠宝会所山居意向实践
项目类型:室内、软装
项目地点:广东深圳
硬装设计:胡中维室内建筑设计
软装设计:不空山房
主创设计师:胡中维
设计团队:胡中维、郑亚英、周安华、张慧、陈全、陈准、王悦、黄辉
造价:6000元/平方米
建成状态:建成
设计时间:2019年12月—2020年2月
建设时间:2020年3月—2020年7月
项目面积:116平方米
照明:深圳市明亮照明设计有限公司
摄影:大斌摄影
撰文:胡中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