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名师与新作

注册
梦窗疏石 · 禅庭闲寂
达人设计  / 发表于 2024-12-7 12:10:05 |商业公装[严选]  / ★建筑/景观/园林

达人设计

网站总编

私信回帖

△天龙寺

纵观日本庭园的发展历程,禅宗庭园虽然在早期追随中国园林的脚步,但却因物哀、幽玄、侘寂的审美意识和禅学的发展而演变出以枯山水庭园为代表的本土性风格。在这之中,有着“七朝帝师”之称的梦窗疏石(1275-1351)不仅是广受支持的禅僧,同时也是枯山水庭园的开拓者,对于后世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01
闲寂之美


△瑞泉寺

梦窗疏石出生于镰仓末期的战乱年代,动荡的时局是孕育变革与新生的温床,同时也是缔造超越性思想和美学新风的来源。在这种纷争不断的环境中,梦窗疏石自幼便受其母亲的影响一心向佛,并在成年后改宗禅学,以梦中所见的疏山和石头为名,取号梦窗疏石。


△瑞泉寺


青年时代的梦窗疏石为了求学禅宗而先后到访京都和镰仓等地,在一山一宁(元朝僧人)、高峰显日的座下修习。虽然此时期他并没有建造庭园,但游历山川和枯淡、闲寂的审美取向却在其悟道的过程中不断融会贯通,为日后的作庭风格奠定了深厚的文化与思想基础。

02
宛自天开



△永保寺

随着梦窗疏石在禅宗修行方面的名声不断扩大,前来拜访的政客僧人令他不堪其扰,因此他为了突破求道的瓶颈而在远离人烟的幽谷中隐居,先后修建了龙山庵、古溪庵等几处顺应天然山水之势的庭园陋居,以躲避世俗的打扰。


△永保寺

对于修行场所的需求是相地立基的出发点,梦窗疏石在建庵时十分强调远眺视野以及靠近瀑布溪流的重要性,他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人为的干预手段,并将坐禅石放置在水源附近,通过朴实无华的环境和自然的修行磨炼内心,进一步加深对于自然的认知。


△永保寺

在完成了几处实验性的作品后,梦窗疏石开始有意识的将审美理念通过造园理水的手法加以阐释。以永保寺和瑞泉寺为例,他巧借场地附近的水源开辟寺院内部的池泉,并通过借景、框景的手法增加人、建筑与景观的联系,兴造以自然山水为景的池泉洄游式庭园。


△竹林寺

03
以小成大



△南禅寺


到了镰仓末年,天皇与幕府的政治矛盾日渐加深,后醍醐天皇下诏迎请梦窗疏石出世并担任南禅寺的住持,结束了他多年的隐居修行生活。基于此,梦窗疏石的生活环境从纯粹的自然迁移至京都和镰仓的寺院,其作庭理念也因自然景素的缺乏而发生变化,初见枯山水风格的雏形。


△南禅寺

城市中的建设环境与自然大相径庭,在寺院建筑已经定型的情况下,何以将自然的“大”纳入空间的“小”成为了先于表达的哲学性问题。梦窗疏石初入京都时住持的南禅寺是他此时期的代表作之一,面对缩减的场地面积,梦窗有所选择的提炼自然元素,同时将蓬莱仙山等非世俗的意象通过自然的美学语言呈现于庭园之中,赋予其禅宗的思想理念。


△惠林寺

元德二年(1330 年),梦窗疏石应邀回到家乡开山并兴建惠林寺,有了前期的经验积累后,惠林寺的造园手法达到了另一阶段的成熟。他充分利用场地的石材资源,并对自然要素进行升华提炼,通过抽象化的手法以石造山,将西方的极乐世界纳入庭园。


△惠林寺

04
心印自然



△西芳寺

在梦窗疏石的晚年时期,他受足利尊氏之托先后兴造了包括西芳寺、天龙寺在内的数座大型庭园。其中西芳寺坐落在岚山南侧的溪流处,高湿度的小气候十分适于苔藓的生长。庭园依照原有遗址分为上庭和下庭两个部分,地处平地的下庭以经典的池泉洄游式造园手法提炼了一池三山的意象,上庭则被认为是现代枯山水庭园的原形,通过楞伽窟石组和种类丰富的苔藓营造出幽玄空寂的氛围。


△西芳寺

随后兴建的天龙寺在造园理念上与西芳寺大同小异,区分点在于这座寺院从个人修行转向普度世人的主题,因此依山而建的池泉洄游式庭园内不仅设有龟鹤两岛,同时在中心处依照山形走势增建了龙门瀑布来凸显“上求菩提,下化众生”的理念,使禅宗的思想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西芳寺


△天龙寺

从最初的坐禅古庵到后来的枯山水庭园,梦窗疏石的造园手法随着他的求道体悟不断变化。他在《梦中问答》一书中将爱好庭园的人分为三种,其中第三种便是如他一般抱有求道之心去思考自然、营造自然的人,这种不以文字和语言为手段的美学表达将禅宗的境界通过作庭具象化,最终实现洞悉自我与普度众生的主张。


△天龙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微信公众号➤达人室内设计网,小编微信号➤wonadea201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达人室内设计网 ( 粤ICP备12090048号-1 公安备案 )

GMT+8, 2024-12-22 01:49 , Processed in 0.076309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Wonadea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