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和书的关系日渐疏离,我们希望这个空间能增加人与人、人与书的邂逅,使人们对书产生新的认识。犹如光之于建筑,只有阅读,能让未来的希望照亮人们的心房。” 提起建筑界的混凝土诗人,马上能想到三个风格迥异的大师。柯布西耶以朗香教堂的神秘著名,路易斯·康以索尔克研究所的秩序著名,站在东方的安藤忠雄以清水混凝土的细腻著名,这三个人让混凝土超出了材料的范畴,从神秘主义到空间哲学再到幽冥禅意,在世界上的各个角落,建造出让人感动的作品。 混凝土材料本身安静与坚固划出了它的优势领域——公共建筑,从教堂到美术馆都是发挥建筑师创造力的好伙伴,只有深谙材料特性才能做出细腻的表面,今天清水混凝土俨然就是安藤作品的符号语言。 近日安藤忠雄先生最新的清水混凝土公共建筑在上海落成,不同的是,这座建筑承载的功能独具创新,它就是国内首家“美术馆+书店”结合的艺术机构,被命名为“光的空间”。 坐落在商业中心顶端,有别于一贯四方的格局,独一无二、流水曲面的卵圆造型,由内而外绽放出独具魅力的建筑光华。而7层的新华书店与8层的明珠美术馆也通过一个独特的“卵”型多功能空间连接。 原木包裹下的美术馆蜿蜒成一个整体,那片星空穹顶,让人联想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深蓝的夜空和跃出水面的蓝色抹香鲸,流动的曲线赋予空间张力,建构出现代的宏大叙事。
项目延续了建筑师一贯的风格,混凝土对撞原木材质。从建筑材料到室内材料,形成材料的变化,以极其理性的方式,控制建筑清减的格调。
从核心筒悬挑出来一架楼梯,飞跨两个楼层,混凝土的构造装饰原木踏步,成为具有雕塑感的构件,配合弧形栏杆,飘在空间中。
在以曲线为主角的空间中,空间无法一眼看尽,观众随着游走慢慢感受和领会空间的变化,虽然整个空间是现代建筑语汇但移步换景的展开方式,显然透露出的还是东方的建造神髓。 如果说大师钟爱的清水混凝土塑造了建筑的骨肉,那么他的建筑用光则为空间填补了灵魂。安藤将光之建筑的经典设计理念与美术馆空间完美融合,通过别出心裁的空间设计为中国观众带来独一无二的感官享受。
谈及此次的设计理念,安藤说:“自然界需要光,光带给人希望,在我的建筑里,我竭力让大家感受到光。”以其最经典的光之运用为设计原点,安藤忠雄将这一空间命名为光的空间。
在《安藤忠雄连战连败》这本书中,建筑师说自己竞标的成功率是1:9,而真正的难题更来自驾驭混凝土的施工环节,浇筑项目中最难的弧形楼梯也是连战连败,而馆方与建造团队将项目视为艺术,从制模、加筋到混凝土的配比都做到极致,终于交出满意答卷。
在《安藤忠雄连战连败》这本书中,建筑师说自己竞标的成功率是1:9,而真正的难题更来自驾驭混凝土的施工环节,浇筑项目中最难的弧形楼梯也是连战连败,而馆方与建造团队将项目视为艺术,从制模、加筋到混凝土的配比都做到极致,终于交出满意答卷。
8层空间的明珠美术馆以打造国际一流水准的美术馆建筑为目标,不断打磨每一处建筑细节,历时两年终于将大师的设计蓝图一一落成。这不仅仅是一个美轮美奂的物理空间,更是一个包含期许与憧憬、滋养与共生的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
现代主义的“建筑味”以几何体的形式出现。拱顶、圆柱、曲面和三角天花,这些要素在单纯白色的控制下,塑造了整个空间的静谧,地面无尽头的清水混凝土如同地毯铺开,细腻无边。
望不到边的弧线灯槽内,光线的控制精到,悠长的漫射光在拱顶的增益下,铺满了空间,满足基础照明,同时背景光同样以配角的身份,以最大限度的低调陪衬出展品的轮廓。
斜刺出来的三角形灯池冲破顶棚,配合展示功能形成辅助照明。继承自顶棚模块的三角形在展示中,通过投光灯的形状控制,射入墙面和地面,如棱镜的折射,形成变化多端的光线效果。
自然的光穿过天幕,在穹顶、天花板和幕墙的留白处“自由穿梭”,与灯光、展厅和展品之间形成奇妙互动,为观众带来无可复制的光影盛宴。
安藤先生的每个作品都是一种挑战,也印证了他的工作和生活理念:“人生最终是一样的,倒不如朝着自己的目标,坚持自己的信念与人生搏斗,既然是搏斗,就必然会有失败,那个时候再听从自然淘汰。”
关于安藤忠雄Tadao Ando
▲安藤忠雄(Tadao Ando) 安藤忠雄(Tadao Ando),1941年出生于日本大阪。自学建筑,1969年创办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1979年凭借“住吉的长屋”获得日本建筑学会奖,其后更是获奖无数:1993年度日本艺术院奖、1995年度普利兹克建筑奖、2003年度(日本)文化贡献奖、2005 年度国际建筑师协会(UIA)金奖、2010年度肯尼迪中心艺术金奖、后藤新平奖、文化勋章、2013年度法国艺术文学勋章最高荣誉“司令勋位”(Commandeur)、2015年度意大利共和国功劳勋章(grand ufficiale)、2016年度野口勇奖等。历任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客座教授。1997年起担任东京大学教授,目前仍为其名誉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