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JI HOME
谢 柯 - 大 理 自 宅
于忙碌的日常生活中,悄然逸出,一行人驱车从重庆往云南大理驰去。谢柯握着方向盘的手,会不时地跟着节奏跳舞,每当音乐转浓,支鸿鑫(支支)也随即会跟着哼唱起歌来。
在一起十多年的伙伴二人,总是朝着同一个方向望去:眼前的山林起伏,白云持续往后退去,途径晴朗又偶遇过细雨,光景在一路地变换,心也跟着一路地霁悦。如此快乐,似小步紧跑去迎接自由的那种快乐。回家的快乐。
这些年,我们就喜欢大 理阳光、古城亦或是自由的空气 无数次地来,早已不想再住客栈 想安静地呆着,或朋友们来一起做个饭 都觉得,是时候在大理要有个定所了
苍山麓,洱海滨,这栋在古城边的房子,便在其间。四层楼高的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不显眼,也不扰人经过。倒是那扇一脸阳光的木门,质朴谦逊的水洗石地面,湛蓝天空下纯粹的白墙...让人一眼就认出,定是它没错了。这绿杉野屋也默契地与我们来了个老友般的拥抱。真是亲切。
光居住
晨起,咖啡香与隐隐约约的音乐,牵着还迷糊的客人们,从三楼下到一楼,画面是逐渐显影的Polaroid相片。扶过一把老木椅,慢慢盘腿坐下,它很是可爱,形与色兼中兼西,一翻一转后还能变成小梯子,样貌优美不说工艺还甚是精妙。家里的各个物件都是谢柯与支鸿鑫从世界各地淘来的心爱宝贝:欧洲的古董灯具、日本的杯具茶壶、东南亚的木制老件、多年积累下来的书籍...身边围绕的皆是被时间予以美感的器物,钟表上的分秒,在此就显得更慢了。
眺几米,眼睛多少就能沾些院子里的苍翠。那棵大树,让人觉得善,觉得被庇佑,当地人叫它「滇朴」,是谢柯在路上偶遇到的。直觉一发生一入眼,就认定了,带回悉心照料着。盼着未来如期长高更多,就能慢慢探上二楼厨房的窗,人站在灶台望出去,做出来的饭菜也会染上四季的颜色吧。
伸沿着窄径梯步到达入户门厅,视线收于眼前的画、暗槽种的绿植,接着进入到玄关,豁然开朗,天井、楼梯、起居大厅通透连贯,自然舒适的感官体验一路延伸到室外,节奏舒缓,光与风与树影会洒落在室内的手工烧制的地砖上,室内的家具、书本、音乐等细节都烘托着一种静谧又温柔的氛围。
清晨不全是懵态,也悄悄发现了些秘密,比如:六七点的阳光,显然就很中意一楼客厅,言不出口的赞美,都匿在了它的伫足中。阳光在揭示什么存在?材料、纹理、形态、质感吗?它不理我,默默在墙上写诗,待一杯咖啡喝到将尽,便顺着二楼餐厅传来的香气,溜走了。
-吃早餐啦~-好的,上来啦!
伸个酸甜的懒腰,沿曲折有致的楼梯向上至二楼,途中总有乐趣,如身旁半围合的天井上,就满盈着一片宽敞的多肉花田,缓缓荡步在草叶气息中。
来到最迷人的公共区域 — 厨房餐厅。谢柯正在一边在灶前为大家制作早餐,而支支正在给我们做咖啡。不一会儿,热腾腾的面就端上了桌。而与之搭配的餐具也美,心想:这才足以衬得上那新鲜的葱、溏心的土鸡蛋,自制的辣椒油啊!水果也怜人,锅内有粥,提早备好的法棍和红茶,也是可选的。
二楼餐厨区
二楼,是整个家非常重要的区域,它连接室内的上下两部楼梯。作为一个兼具餐厅、厨房、会客厅、挑高露台花园、舒适私密的客房...它足够的宽敞明亮,让人上下经停在这里的时间不知觉延长,趣味性更浓,家人朋友之间的互动交流也会随之增多,温馨的故事常在这里发生。
万物藏暑气未至,眼下满是恰当的绿,樱花刚褪了残红。白日里,我们沿街去那些景与巷,老铺与新店之间穿梭,一群顽童在人间,浑然不知疲累。被苍山洱海宠惯了,所以寻思一些无用又美好的事,就都成了理所当然。
细致入微的体贴藏在家的各处:/ 三楼卧室外各配有公区,墙上开窗,引风和光入内,半高的温柔窗帘,都既保证了私密又不影响视线自由望远:或洱海或苍山或绿林的景色 / 朝小区的阳台皆用实木围栏,人在房内可以自由跟楼下花园的人互动,不需要下楼或者临时换装,过路的人也不会觉得尴尬。
落日气清,我们去小花园外的紫藤花架下烧烤。将午后去市场买的新鲜蔬菜洗净,切丝断片,再整红理绿一番,放入小时候常用那种藤编篮子里备好。这是玩耍,且人人玩得热闹。分工协作着:负责烤肉的有,负责拍照的有。当然,负责吃的最多了。
欢声笑语至今仍有余音,我坐在他们亲手搭线引藤的花架下,想到未来枝叶连成一片,这些记忆里的快乐,将无限次数地反复回旋,随着月色朦胧开来,延长到很远很远,心就觉得笃实。
安于室夜深就更迷人。不约着,就都要去顶层小露台碰面,我们与植物们坐卧其中,有时会谈上一会儿,有时静默较长。泡壶滇虹,接着几瓶精酿,尽兴的话一杯威士忌就饮过去。慵慵懒懒的交流,字句都诚恳。云渐浓,风起得大些,我们的眼睛就会追着那轮圆月,一路小跑了起来。
▴四楼公区
忽地下雨,挪动两步位置,就回了里屋的玻璃间。此时,谢柯在人群中悄悄不见,同一时,室内便荡漾起音乐,顺着声音的方向找去。木书架旁,他独坐在那里,一身黑色衣着刚好与那编织地毯相配,正在专注地挑选今晚放怎样的碟才好?果然,音乐在哪里,他就在哪里。
每层楼都体贴地考虑了公区,断而不绝或隐或显地存在。家里并没有去按照传统思维,规划如「书房」「客厅」等区域。但在这里,处处是可独处可共聚的空间,各自有不同的语境来烘托不同的氛围,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的位置。
在一楼的摇椅上可以阅读,在二楼的几畔可以斟茶,在三楼的圆桌上可以办公,在四楼的公区可以挥毫,可以练瑜伽,可以慢眺苍山,可以共聚吃酒...独处有时,共聚有时,见触感介于透澈与丰郁之间,无拘无束。
在这个家里四处漫游,信步,有时,刚好喜欢某个停留的位置,想倚想靠想仰躺,恰巧身边总是就有。无形中,周围的一切都早被温柔安排过,人只管被照顾得周全就好。
晴的时候,就溜去后花园坐会儿,眼见着绿植们每日都在长高,一簇,又一簇,还是不成文的可爱样子。被诱惑着抬头望天,当然是常有。浓浓密密的枝叶低垂,暗部幽沉着绿,太阳若这时粼粼地照下来,又显得澄澈。过于松弛自在了,就任由眼睛闭上,看光点在上面跳跃。
若问,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家?愚笨如我,只能支支吾吾地说不上来。好比要让我回答,他们俩到底是怎样的人?我且定是要弃题而去了。
是温润,是热情,是内敛,是谦和,是固执,是理性,是诗意?也许是,又都不是,总之是都不足够。还不如听歌,比如这张专辑:《Down The Road WhereverSlow Learner》 - Mark Knopfler。音乐里总是有真相。
打动我的,是这里的一切,是事物本身存在的那种「真实感」。
在其中生活的人,花园的香气,织物的粗粝、空间的明亮、质朴的材料...因为光影洒落在一片片手工制出的地砖上、一件件从世界各地淘选的器物纹理材质,拧转房门把手后再步入卧室时地板发出的声响...
使人感到平和,静谧,直入心扉的,始终是这些具有真实情感的东西。
重庆是根,是人最初发芽的地方,而随着身心枝叶不断向上生长,攀爬探索后,真正愿意让谢柯为之停歇,心得以有所归属感的地方 — 便是大理。远方已然不远,从今以后,他终于不再是说:「去大理」,而是说:「回大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