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睿丨设计之路及自媒体时代的设计思考
2024-11-25 18:13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 达人设计 (评论0条) 浏览量: 382
在当今这个充满创新与变革的时代,设计领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100 位设计师的故事》是玛缇先生出品的访谈项目,是对创业型设计师世界的深度探寻。
我们旨在剖析设计师个人成长、团队协作、公司发展的脉络,揭开未来规划的神秘面纱。同时,洞察他们对行业变迁、社会演进的深邃思考,领略其独特态度。
于自媒体短视频风起云涌之际,我们更要挖掘设计师拥抱潮流的成果与经验,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设计师的精彩世界,感受设计与时代交织的独特魅力。
《100 位设计师的故事》
人物访谈-胡睿
People Interview
胡睿
睿知空间设计事务所创始人
"好设计, 要有光"
要有光,有了光才有了世间一切美好!
设计师都是追光者
用光赋予空间以生命
About Designer
毕业于易斯顿国际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清华美术学院(深圳研究生院) 环境艺术设计系,致力于为中国精英阶层定制 独有归属感的高端住宅空间,多次服务于体育明星、艺术家、歌 手、演员等,主张设计年轻不设限。
IAAPC国际注册认证高级软装陈列设计师 中国明星设计师俱乐部峰会成员;
北京电视台《BTV生活》节目特邀设计师;
CCTV2《交换空间》节目特邀设计师 CCTV2《空间榜样》节目特邀设计师 2024年 荣获 IFI GAP 全球设计大奖 2023年“筑巢奖 ”-别墅空间-金奖;
2023年 作品收录于《2023/2024 中国室内设计年鉴》;
2021年 G+AWARDS全球设计精英大奖 2021年 设计创造价值精英人物;
2021年“老宅新生设计奖 · 北京 ” 十大改造设计师;
2020-2021年40UNDER40中国设计杰出青年 2020年 “金外滩 ”最佳照明设计奖金奖 2020年“她设计 ”年度最佳设计奖
2020年M+中国高端室内设计大赛 年度影响力TOP20
2020年入选“ ID星级设计榜 ”暨《最佳设计师指南》 2019-2020年中国(北京) 设计杰出青年;
2019年作品发布于《安邸AD》 2019年“金鹰设计大赛 ”金奖;
Q1
北京这座城市向来以其厚重的历史和浓郁的人文气息闻名遐迩,那么在您看来,它给予您最为宝贵、影响最为深远的滋养究竟体现在哪方面呢?
HU RUI
北京确实是一座极具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城市。于我而言,它给予我最大的滋养当属那份浓浓的人情味了。其实我并非土生土长的北京人,然而在北京生活的这段日子里,无论是在工作过程中结识的伙伴,还是所服务的业主们,他们所展现出来的那种人情味,真的深深滋养了我。在进行设计工作,从最初的构思设计,到后续努力将其落地实现的整个过程中,我越发深切地感受到,北京的这份人情味对我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它无疑是这座城市给予我最为宝贵的馈赠。
Q2
在自身发展历程中,您是通过怎样一步步的努力,从而实现逐步向上突破业主圈层的呢?
HU RUI
其实我也不敢说自己在这方面有多成功,我的发展经历也算是机缘巧合吧,我从大学毕业之后,就一直是自己单干,没在装修公司或者其他任何平台就职过,算是个 “野生派” 吧。我也不是一开始就能接触到那些要求更高、追求更优质高端品质的客户群体的。我主要就是踏踏实实地把每一个设计作品做好,通过不断积累这些设计得不错的作品,逐步获得了更多不同层次客户的认可,也就这样慢慢实现了在业主圈层上的逐步向上突破。
Q3
目前很多高端的业主都在排着队找您做项目,接不过来的时候,会考虑扩大规模吗?未来的发展上有一些什么样的规划?
HU RUI
说有很多高端业主排队找我做项目,这实在是过奖啦,我们还真有点不敢当。实际上,我们现在承接的项目是越来越少了,因为每一个项目从开始落地实施,我都是全程亲力亲为的。我一心就想着把项目做得越来越精,只有我自己亲身深入到每一个细节当中,这样做出来的设计才更能体现出人情味呀,也就是能够设身处地为客户周全地考虑到每一个方面,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从项目伊始到最终完成,哪怕是像家里的地漏这么小的物件,或者是一棵植物的摆放等等,全都要精心对待。
我希望我们能一直保持这种专注的状态,把设计做到极致。我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去开办一个规模很大的设计公司之类的。我常常说,等我到了六十岁或者七十岁的时候,我依然还是一名设计师,这才是我内心真正渴望的。我的梦想呢,是能够在设计领域里立宗立派,形成自己独特且有影响力的风格与理念。
Q4
像您服务过的金字塔顶尖的业主,他们的共同的画像有没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包括他们对家居生活设计的这种追求?
HU RUI
确实是有的。首先从年龄段来看,大致是在三十五到四十五岁这个区间。这些业主在教育背景方面都比较出色,眼界也十分开阔,他们从小就接受过良好的艺术熏陶,家庭环境也给予了他们很好的文化洗礼,所以他们对于设计的认知水平是比较高的。这一点其实也是我们在甄选客户时最为看重的因素,毕竟得是双方相互认可,我们对于设计的理念和客户对我们的理解要相互匹配才行。
其次呢,我发现每一位这样的业主,他们几乎每一个家庭氛围都是非常有爱的。就拿那些上市公司的总裁或者老板来说吧,他们虽然平日里公务繁忙、日理万机,但我却看到他们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自己的家庭上,比如特别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对太太也是关怀备至。这一点让我感触很深,我觉得这也是他们最为共性的地方。而且他们对身边所有的人都秉持着尊重的态度,正因为如此,他们对于我们所做的设计也会给予充分的尊重。可以说,越是成功的他们,越是富有爱心,也正是这样的特质,才使得我们和业主之间能够达成双向奔赴的良好合作关系。
Q5
业主们对于自己的家通常会怀揣着诸多期待,在设计过程中也会提出大量的意见和需求。那么在您看来,这类客户与我们之间的这种交流互动,究竟是一种令人倍感折磨的经历呢,还是能够激发共创灵感的契机呢?
HU RUI
对于我和我们的主创团队而言,我们觉得这是非常幸运的呀。要知道,我们所设计的每一个家,其实都仿佛刻上了业主们各自的名字,当他们推开家门,感受到这就是专属于他们的家时,那种感觉是很特别的。所以我们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深入了解他们,包括去探寻他们对于设计的种种诉求。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设计当中来,愿意投入时间去精心雕琢他们的家,并且毫无保留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在我们看来,这每一个环节都是无比珍贵的,真的让我们深感幸运。这种交流互动绝非是一种折磨,而是实实在在能够为我们带来共创灵感的激发,让我们能一起打造出更贴合业主心意、更具独特魅力的家。
Q6
睿知一直从事全案落地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您认为有哪些板块是落地时需特别留意的呢?
HU RUI
从我刚开始从事设计工作起,那时候其实还没什么全案的明确概念,但我们实际上一直在做相关的事儿。在落地设计过程中,我觉得像工艺、细节以及施工的配合度这些方面,是尤其需要注意的。毕竟这里面存在一些我们作为设计师主观上难以完全把控的因素。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要对每一个项目都亲力亲为,因为我坚持必须以我的标准来要求,无论是材料商还是施工方,全案落地的标准都得把我的标准当作最高标准才行。我们秉持的做事态度就是,务必要对每一个细节都严格把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全案落地达到理想的效果。
Q7
在落地过程中,材料和工艺堪称难以跨越的关键难题。那么您具体是怎样甄选材料以及服务商的呢?
HU RUI
这甄选的过程是基于我工作至今十几年来的经验积累。期间确实碰到过不少坑人的、极不负责任的服务商,当初洽谈的时候说得那叫一个好听,可到实际落地的时候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了。
我觉得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对于每一个材料商而言,他们的执行者得和老板有着同样的态度。就如同我们对设计怀揣着热爱一样,他们也得对自己的产品充满热爱,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全力以赴地去落实好、配合好所有设计老师以及业主家里相关的一切落地细节。在我看来,热爱自己的产品并且珍惜自己的工作机会,这两点真的是特别重要的,也是我在甄选材料和服务商时着重考量的因素。
材料是为空间来服务
The material is to serve the space.
Q8
在产品的应用上,您的想法也非常跳脱和独树一帜,比如大砖切成小砖甚至马赛克使用,您产品运用方面的灵感来源于哪里?
HU RUI
首先呢,我们对于任何的木作产品,哪怕是像瓷砖这类看似是成品的材料,也一定会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来进行再设计。我就是想要打破常规,为特定的空间以及业主去量身定制。
就拿瓷砖来说,存在一个尺度把控的问题。当下很多材料都在追求大板面,但我却反其道而行之,会根据空间需求把大砖切成小砖甚至做成马赛克来用,因为我更关注的是它能否与空间形成良好的空间比例,重点在于是否适合这个空间,而不是单纯地选用现成的成品。
另外,我们目前所设计并落地的项目和住宅,体量普遍比较大,基本上都在千平以上。从业主那里我也得到了启发,对于这种大宅而言,设计一定要具备长久性,必须是从我们自身的设计理念出发,而不是为了追赶最近流行的新鲜玩意儿就随意去选择材料或进行设计,这一点在我们的整个设计环节中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说,我的这些产品运用方面的灵感主要就来源于对空间适配性的考量以及大宅设计长久性的要求。
Q9
业主是否会带着从网上找来的图片找您做设计呢?遇到这种情况,您是会直接拒绝还是会采取其他方式来引导呢?
HU RUI
说实话,这种情况相对比较少。因为我们在设计方案时,所涉及的所有产品都是要实实在在落地实现的,不是简单找个效果图来参考就行,我们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去进行设计的,很多东西都是我们自己全新设计出来的。
我们的客户更多的是会说 “胡老师,我很喜欢您的这个设计、那个设计”,然后在后续沟通交流过程中可能会表达出一些设计意向。就像我们那位远洋 Lavie 的业主,在和我的设计合作过程中,给我开拓了很多不一样的思路,我特别幸运能遇到这样的好业主。到现在我们已经合作大概十个月了,每周六我们都会一起去探讨设计,大家都很期待每周六的相聚,一起进行头脑风暴呢。
在我看来,业主们主要是基于我们每一次完工的作品,从这些完工作品所展现出的特色、风格等方面找到契合点,然后再通过和我们共创的方式,逐渐勾勒出他们自己家理想的模样,而不是单纯拿着网图来要求我们照做。所以即便遇到业主带着网图来的情况,我也会引导他们从我们已有的完工作品以及共创的思路出发,去打造出真正适合他们自己家的独特设计。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Love can withstand the test of time.
Q10
设计师这一身份要求在各学科领域都得有所涉猎、触类旁通,可以说是个杂家。那么您认为具备怎样性格的人比较适合从事设计师这份工作呢?另外,也请给众多年轻的、对设计行业满怀憧憬跃跃欲试的朋友们一些建议吧。
HU RUI
我觉得能把设计做好确实是一件相当了不起的事,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也是很伟大的。设计师虽说不是纯粹的艺术家,但确实得是个杂家,方方面面都得懂,比如要对生活有深刻的理解,像对于烹饪以及如何使用厨房这些生活细节都得有所知晓。
随着我年龄的增长,我也越发感受到,像我的那些业主们,他们真的特别会生活,而这些生活经验很多都是慢慢积累起来的。就像我曾经在北京一年能做出四百五十个老破小平面方案甚至更多,我可不觉得这有多辛苦多累,反而觉得这是我宝贵的财富呢。
说到什么样的人适合做设计师,我认为首先得是热爱这份职业的人。就像我自己,我是极其热爱设计这件事的,所以我愿意为它付出辛苦,哪怕是牺牲了陪伴亲子的时间也在所不惜。因为有这份热爱,你就会有动力去克服所有的障碍。
对于那些年轻的、对设计行业跃跃欲试的朋友们,我想给你们的建议就是:一定要保持这份热爱,把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融入到设计当中去。设计不是凭空想象的,它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要多去积累生活经验,就像我从众多的方案制作以及与业主的交流中积累了很多关于生活的认知一样。而且,要做好不断学习各学科知识的准备,因为设计师需要触类旁通,涉及到建筑、艺术、材料、工艺等等诸多领域,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在设计道路上走得更远,做出更出色的设计作品。
Q11
现在设计师又要会画图,又要会做自媒体,又要会画,又要会说,您们也有自媒体板块,也曾在安小姐的厨房做出爆款内容,有没有什么心得可以分享一二?
HU RUI
在设计领域的发展浪潮中,我由衷钦佩那些能在自媒体运营方面游刃有余的设计师同仁。我本人的风格相对佛系,只是在小红书上零星发布了一些设计相关内容。然而,在此过程中,我深刻领悟到设计师从事自媒体工作有着独特的内涵与挑战。
设计师的自媒体之路不同于普通人,其核心在于设计思维的展现。设计过程中的灵感火花、所遭遇的重重困难,这些都是设计师独有的财富,他人无法替代我们进行表达。这意味着自媒体运营需要设计师自身投入大量精力,然而,现实是我们设计师的时间资源极为稀缺。以我自身为例,日常工作的繁忙程度超乎想象,甚至无暇顾及早餐,常常工作至深夜两三点。在有了孩子之后,每日睡眠时间更是被压缩至四五个小时。
即便如此,仍有不少同行能在妥善处理设计项目、工地监督和客户沟通等繁杂工作的同时,还能精心经营自媒体,着实令人赞叹。
就我而言,虽在小红书上发布作品的频率极低,每月仅一篇,但仍吸引了大量业主前来寻求设计服务。这些作品激发了业主对理想家园的美好憧憬,赋予他们更多期待。
目前,我的小红书账号已有一万多粉丝,其中多数可能是同行设计师。我希望我的设计作品以及对材质的运用方式,能为他们带来更多的创作思路和灵感启发。于我而言,设计师通过自媒体传播设计理念是极具意义的行为,这不仅实现了自身价值,更能通过同行间的相互影响,进而为更多业主带来福祉,推动整个设计行业的积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