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名师与新作

注册
达人网首页>人物访谈>陆颖芝:零售设计的意义远不止于网红打卡

陆颖芝:零售设计的意义远不止于网红打卡

2019-5-13 10:27 文章来源: 顶好设计 责任编辑: 达人网微信号 (评论1条) 浏览量: 4630

若说上海和香港很像,大概多数人都会认同:古旧的建筑隐藏于摩登大厦之间;静隅的街区与熙攘的马路不违和地形成对照;就连外滩的夜景也总与维港有着几分神似。

Christina Luk(陆颖芝)是定居上海的香港人。2011年,她在这里创办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LUKSTUDIO芝作室,与“制作室”谐音,寄望着团队致力让每个创意都落地的决心。从香港到上海,虽则有两座城市的地理位置转变,却以新旧并置和多元文化作为相通的背景。

Christina Luk ©Yep Studio


上海更像是年轻版的香港,一个趋于完善但遭遇瓶颈,一个尚未成熟但劲速上升。在Christina看来,这里有太多的潜能等待挖掘,随之催生出诸多的创业机会,有足够大的空间让创意构思得以实现,不过当然要用实力去实现。


空间造梦,始于一个被遗忘的庭院

和很多搬到上海工作生活的外来设计师一样,Christina也偏爱当地的弄(lòng)堂文化。老建筑与市井生活相融,漫步其间不时会迸出惊喜的灵感。LUKSTUDIO最初的落脚地,恰是她当初意外邂逅的“被遗忘的庭院”。

上海镇宁路围绕一棵老树的工作室 ©Peter Dixie / Lotan Arch Photo


设计围绕院子里一棵老腊梅树展开,弄堂的格局被完整保留,三面落地窗围合成一个L型空间,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光影。

庭院工作室的平面图与剖面图 ©LUKSTUDIO


之后,就是在这个小而美的工作据点,Christina和她的团队完成了一系列空间造梦方案。


上海淮海路礼品包装盒状的马卡龙店 ©Peter Dixie / Lotan Arch Photo


广州天河区以铝板和白色体块构成的工作室+咖啡馆 ©Dirk Weiblen


上海西岸折叠拱廊式的半公共零售空间 ©Peter Dixie / Lotan Arch Photo


以不大的野心守护30人以内的团队


凭借这些外表简素低调、内里别具乾坤的小体量作品,LUKSTUDIO在设计圈甚至于大众视线里打响了口碑,工作室成员也由一个人的单打独斗发展为现在的16人规模。

当我们老道的特约撰稿人Michael Webb试图打探Christina的未来野心时,她报之以坦率的回答:“比较理想的规模是控制在大概30人左右,既能保证充足的人手承接不同尺度的项目,又可以避免老板与任何一位员工之间的沟通脱节。”

Christina还透露,他们正在进行一个约1万平方米的项目,是目前LUKSTUDIO所接到的最大规模的设计委托。它将涵盖一个购物中心的10条配合不用业态的“街道”,以及电梯厅、走廊等各种公共区域,需要在商业环境下考虑公共设计的可能性。过去几年的成长中,LUKSTUDIO一直在不同种类的商铺和餐厅项目中累积经验,这次有机会把营造场所的心得用以规划商铺模式和提升公共区域体验,Christina觉得更有意思,是公司的一个里程碑。


在商业范畴内持续引入艺术性的策略


让Michael颇感兴趣的另一个新项目是哥伦比亚公园,属于上海的城市更新计划,总体规划由OMA负责,LUKSTUDIO要在这片人来人往的场地设计一个像私人会所的精品店。被问到“怎样在如此规模的开发项目之中创建一个具亲和感和温度的店铺”,Christina答道:“设计的难点就在于如何平衡零售空间的开放度与私密感,因为商业空间的本质是要尽量吸引客流以触发潜在的消费。不过,如果店铺只是一览无余地展示商品,未能激发顾客对空间的好奇心,体验就缺乏趣味了。”

昔日公租界内的美国侨民会所将成为新的创意产业园区 ©oma.eu


为此,LUKSTUDIO在建筑式的庭院环境中设计了一面木质屏障,既起到有力的分隔作用又留有视觉上的穿透性和互动。让外部的人们可以隐约窥见室内的状态,也让内部的人们每走几步都有不同的景观视野。Christina把这个项目取名Urban Retreat,像是在上海市中心开辟一处心灵的港湾。

上海市中心以自然材料和光影营造的廊道回转之境 ©田方方


LUKSTUDIO每一个设计案例都能在流于泛滥的零售业态中创建出鲜明的个性。Michael想要敏锐地捕捉这些成功经验之下的终极设计密码,不过Christina很肯定地予以了否定:“每一位客户都是带着特定的目的找到我们,而我们每一次对空间的思考、衍生的细节落地以及所展开的空间叙事,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我们努力针对每一个项目进行个性化定制。倘若定要给出某种密码,只可以说我们对打造空间体验的思考方式是统一的,那就是发掘场地的特性并推敲空间与使用者的潜在互动。”


在当下信息世界里的迷失与获得


或许是有感于在中国目之所及的网络生态,82岁的Michael抛出了一个调皮的问题:“在上海这个不断更新变化的大都市经营着相比之下很小规模的工作室,你会感到迷失吗?就像进入了无边的银河系。”

上海徐汇区以线型晾面架搭建的半透明面馆 ©Dirk Weiblen


Christina被逗笑了:“很幸运我有一个齐心合力的团队,也有一些默契的合作客户,彼此维持一种舒适的互动关系。会让我感到有所迷失的是每天要面对巨量的信息,如何从中进行过滤并留下有效的部分来塑造自己的思想体系,这是我需要不断去适应和锻炼的一件事情。我认为关于这一点,也不仅局限于上海,而是全球无所不在的社交媒介网络。”

诚然,我们都在无穷尽的信息围攻之下艰难地踹息,但厌倦与排斥的另一面也孕育着更多的可能性。LUKSTUDIO刚刚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北美项目,契机就来自于社交媒介。“客户直接上网输入了几个关键词比如零售设计之类,要以模块化的方式创建画廊与零售结合的空间体验,然后搜索到我们的信息并发来一封简短的邮件,我记得只有一行字。”Christina饶有兴致地回述。

纽约11 Bond Street结合零售与艺术的Showfields项目 ©Ines Leong / L-INES Photo


设计的黄金时代值得全力以赴


作为从业50多年的建筑评论家,Michael以美国人的视角看到的当代中国,在设计界已呈现出百家争鸣。“包括我所参观的一些大型书店项目,那样一种建造尺度、设计野心和打破常规的勇气,美国真的比不上中国。前者某种程度上正在后退,甚至乎过于谨慎畏怯,上一代的建筑遗存留给新建造的空间很有限。中国曾经文化灿烂,现在似乎正经历着某种重生 。”

北京三里屯以灰色水磨石包覆的轻食店 ©CreatAR Images


Christina认同现在是中国设计师的黄金时代,“虽然我介入的时机已经相对晚了,算是很晚才赶上趟的,但我相信总体上的巨大需求意味着仍然有很多的机会在等着我们”。而且不同于前几年全国各地疯狂的建造,如今对于设计和建筑水准的更理性趋势,“让设计师群体得以多花一些时间把设计这件事做得更好,更多思考场地的条件以及在这个行业运用更合理的材料”。


店铺的存在远不止INS网红效应


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也煽动着商业上的无形战役,商家需要突破圈层壁垒而最大化抢占关注度,武器之一就是让大众都为之惊艳的设计。对于有意为之地放大设计上的另类效果,尤其是在零售设计领域,有着批判精神的Michael显然不能苟同:“店铺设计远不止意味着INS效果或者仅仅是生意上的考虑。零售领域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变化来得太快了,很多店铺维持不了两年的时间。”

对于这种网红现象,Christina给出了基于自身体验的解读:“以我自己的建筑学背景,不会想要做一两年后就消失了的作品。其实,我们每个项目都会考虑材料的更新维护以及如何与场地共生存续,我们更希望设计timeless的空间,让它能够适应时代的变迁,像是一个背景展示着变换的事物。但是以零售生态为例,的确大部分我们辛苦打造的空间项目都由于商业因素而改头换面,设计只能在图片里活着。随着我对世界环境污染与资源应用问题加深了认知,我反省着设计的意义应该是善用资源去做改善大众生活的事情。”

上海武定路上过去八年来一直累积着故事的酒吧 ©A-Kai Photo Studio


至于如何具体应对高频次淘汰更新的行业现状,Christina表示,最想要做一些对环境有正面影响的项目,实现切实可行的3R(Reduce,Reuse,Recycle),或通过设计提升大家对每个消费选择背后的环境成本意识。“比如都市农场,将环保的理念带入公共生活中。乡村老镇活化等项目更有社会意义,也是接下来商业社会调整的大方向。再比如我们现在就餐的这个素食餐厅(“大蔬无界”), 不只是在做一门生意, 而是传递更环保多元的就餐理念。”


以上海为能量场,继续追梦人生


上海这座城市对于新生事物有着巨大的需求,它的历史遗存场地与实验性的创造实践相交织,新的材料和科技以及世界各个地域的元素通通包罗,汇聚成无比广博的资源条件。在Michael看来,大都市的背景和高密度的形态使得上海更接近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大都会,与纽约、东京类似。

尽管Christina自我调侃地说,已经体会到了“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压力,因为每年都有新的设计师涌现出来,上海滩的竞争之大可想而知。但Michael以他的人生长度给予对面而坐的后辈更多鼓励:“在建筑与设计这个相对属于年轻人的战场,也不乏长久经营的老字号,贝律铭已经102岁了,而纽约还有很多年老的建筑师仍在积极工作,他们的公司已有50到60年历史。”

如Michael所说,发展中的上海孕育出创新和创造的天然基因,最有智慧的一群人在这里实践着他们的想法,而巨大的竞争更能激发最大限度的张力,也让我们对于设计的未来样子倍加期待。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米琪大大 2019-5-25 16:29
Q好像不能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