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家】万千配色,总有洗尽铅华的时刻
在张艺谋的作品中,色彩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从最早的《红高粱》到后来的《英雄》、《十面埋伏》以及最近的《最忆是杭州》,不论是浓墨重彩,还是清幽淡雅,都可以看出他对色彩的情有独钟,也许他不是最会讲故事的导演,但绝对是最会驾驭色彩的大师。本期BA将会从张艺谋的作品中寻找他对色彩的理解和运用,我们相信这对家居配色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1浓墨重彩篇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强烈的自我表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刚走出历史的阴霾,此时的张艺谋而立之年,压抑了许久的创作热情和艺术才华,得到了完全的释放。对于黄土地,对于故乡的眷恋此时成为他创作的灵感来源。此时他的作品浓墨重彩,酣畅淋漓。此时用色浓郁饱满,饱和度高,色彩纯粹,并且大面积使用,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和震撼。作品带有强烈的个人意识,尤其是对红色和黄色的热爱,毫不掩饰,近乎执着。作品中大量运用了黄色与红色的搭配,创造出充满生命力和原始魅力的视觉体验。红高粱,红染坊,红灯笼,黄叶飞舞的胡杨林,山花烂漫的草原,张艺谋的视野中,朴素自然地生命景象,如同一幅幅优美散文诗,妙不可言。张艺谋对红色和黄色的喜爱,贯穿在他一系列作品当中,黄色是土地的象征,体现着作者对于自然和乡土的热爱,而红色是生命和欲望的象征,体现着情感诉求。这两种颜色搭配在家居中也早有体现,中国红与帝国黄的组合,给人以活力和高贵的意象。
我们总结出的第一组配色 案例展示
2色彩意象篇本世纪初,用色彩意象讲述故事进入两千年之后,张艺谋似乎在力图走出黄土地的局限和封闭,走出秋菊打官司社会问题的纠结。他开始寻求新的创作思路。而在色彩运用上,则越走越远,开始打破以往单一色调的铺陈和强烈色彩对比,而去追求一种色彩纷呈的感觉。在《英雄》中几乎是唯美画面的PPT播放,用不同的色调代表了不同的故事转换。而《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将奢华的金色演绎到了极致。在视觉艺术上确实达到完美。但也因此,他渐渐成为了一个不会讲故事的导演,也许,他的故事已经在上个世纪讲完了。此时的张艺谋更沉浸在一种形式美中,行云流水的画面,表达着一种特定的情绪特定的美感。同时,他更倾向于“整齐之美”,一致性、统一性,不论是万箭射杀的场面,还是《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统一的步调,甚至身材。这种群体主义美学也为未来的奥运会,G20做下了铺垫。行云流水的配色,秩序规范之美不光在电影中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在家居中同样带来赏心悦目。当告别了第一组配色张扬个性的表达,第二组配色则开始低调内敛,但更具象征意义,骨子里都是奢华。我们总结出的第二组配色 案例展示
3举重若轻篇烈士暮年,高处不胜寒在G20 峰会上做完《最忆是杭州》演出的张艺谋,已经66岁了。这是继奥运会之后,他做的又一次重要演出。不论是徐徐展开的巨型扇面上一幅幅充满江南诗情画意的图案,还是全息技术下的《天鹅湖》造成的视觉冲击,都让人深信不疑这是一场完美的演出。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这时的张艺谋已经不再热衷我自我意识的表达,而是通过文化符号、色彩、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来传达民族意识、国家意识。而个人逐渐的从这种眼花缭乱的色彩中隐没消失了。也许是为了追求灯光效果,绝大多数演出都放在夜间。即便灯火辉煌,也掩不住暮色苍凉,最忆是杭州,再现江南旖旎时光,但正如惊艳的扇面,转瞬即逝,即便漫天的烟火也是冷的。曾经上门拜访过张艺谋的人向我们说起他的家,最大的感觉是空和冷。家中灰白色调,空旷如同画廊,金属、玻璃材质的现代家具摆放其中,与他平素指导的作品形成鲜明对比。
我们总结出的第三组配色 案例展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