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柏仰:哲思下再释“新中式”
从台湾到上海,朱柏仰老师经常奔波于两地,为了各地的案子忙忙碌碌。而建筑师出身的他,睿智、果断、严谨犹如其作品中展现的设计哲学一般令人折服。从环境规划、建筑设计再到室内设计以及艺术创作领域,朱柏仰老师以创新立意的角度诠释着他对设计始终如一的激情与坚持。在梦想8*8——Intertextile概念展中,我们看到他创作灵感的悦动与概念设计作品的精彩呈现;在搜狐与荣麟家居发起的『新中式研究院』项目中,我们看到他对待设计思潮与学问研究时的认真与执着;在郦波老师等人共同发起的公益活动“一步行·陪伴——慈善义拍”中,我们又看到他与女儿共同完成画作中温柔的一面;而在采访中,我们又看到他为人谦和、有个性、有思想的一面……作为中国原创设计、当代设的代表者,他亦是为设计美学孜孜不倦努力着的设计人。
新中式研究院特聘行业专家、暄品设计总监 朱柏仰
新中式一词的使用有些许泛滥 概念需再诠释
当下,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各种新的名词不断出现,在设计界广而传之的莫过于“新中式”一词。如此新兴的词语迅速被设计师收纳为风格的一种,并频频见诸于各媒体。继第一次在北京与研究院各成员会面进行初步探讨之后,他又在上海邀请了圈内好友无间设计总监吴滨、倍艺设计总监陆洪伟、玛黑设计总监朱晏庆、金螳螂第十五设计院院长石赟开展了一次小型茶话会,就圈内流行的“新中式”做了一些探讨。他认为对于“新中式”这个词语应该进行再度的诠释,于是就有了《“新中式”的再诠释——从空间创作的符号转换谈起》的整体讨论思路与方向。
朱柏仰抛出自己对该新名词的认识与理解。他说到,“‘新中式'是当下一个关键的词,也是时下设计圈、产品圈,大家都会去谈的一个名词。在微信朋友圈也经常会看到“新中式”是什么之类的文章……为什么会提出“新中式”的再诠释?我觉得“新中式”只是一个名词,必须要再定义,怎么样去解释就是所谓的再诠释。我们四个人都是从事空间创作的,如果此“中式”是从一个旧中式中产生新中式,或者是产生了的一个符号,那么这个符号要不要去转换,这也是我们可以谈论的一个议题。”
他还认为,新与旧是相对的。站在新中式中的“新”的此岸,彼岸的中式之“旧”并不存在,故“新”之说也略显荒诞。探究其背后的传统文化对设计的影响远比探究这个词语的意义更为重要。“新中式,如果是一种相较于传统中式创意上的差异性寻求及提升企业着力点,那么在当下,如何实践“新”的平衡、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平衡……或许它本来就是一种平衡,只是我们没有看到它。如果当代性和文化的传承这两者已经是平衡和共存的,那么两者融合以后会呈什么样的境界?”
对于新中式这一名词的应用,朱柏仰认为其有滥用的迹象,甚至他骨子里是持批判态度的。市场上所谓的新中式往往“形式大于内容”。他认为没有必要去归类某些设计项目为“新中式”,或者以“新中式”为议题刻意去设计“新中式”。“如果我们给自己理想中的“新中式”定义,我们会想到什么,我会想到现代东方,人文气韵,简约与自然融合,但是并不代表这就是答案。”虽然朱柏仰并不苟同新中式这一名词,但是他对其背后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辨与哲思是肯定的,对设计师归于传统的意识更是肯定的,只是没有那么的刻意去追寻一个无根之词罢了。
以他的观点来讲,“新中式”是浮起的字词,遂需要对它做一个解释,它也正是我们需要反思的事情。“我的观念不是说因为要做“新中式”而去挖老古董的东西,不需要这么刻意。我们要去做一种带有中国味道的中式,而不是炒作或盲从于一个“新中式”的概念。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泛滥的去滥用符号,滥用术语铺成一个美学标准是在残害中国的美学,没有拉伸整个社会对美学的鉴赏力,甚至整个社会对美学思考的深度也没有拉伸。”
朱柏仰作品:柚S和食日式料理
朱柏仰的设计原则:从概念出发做设计
在与朱柏仰的聊天中,沉稳、慎思贯穿始终,犹如哲人。思辨的头脑中构思的设计作品也充斥着浓郁的哲学味道。我们不得不说,人如设计,设计如人。“我比较重视作品的概念。不以风格界定一个项目,擅长运用设计概念。而设计概念是项目本身的计划内容,项目需求,以及在市场中所达到的效果,跟项目本身的特色整合之后形成一个提供给客户的设计概念,从这样的概念出发来做设计,是我秉持的一个原则。”朱柏仰说到。
原创是设计的生命力。他要求暄品设计的每一个项目都要有所创新。他喜欢有挑战性的案子,不喜欢固定的风格,或是重复使用一样的表现手法。正是因为这样,既维持了对事业的热情,提高了作品的完整度,也可以利用设计创新为客户带来商业成功,让客户满意。
除了他在设计中一直坚持的原则之外,它认为设计师的角色还应包括对大众审美的养成、居住者美学品位的提升及生活境界的提升。设计师的理念、手法绝对来自于自身的生活,以及生活中对品味的坚持,设计师源于生活品味的创作并随之而来的城市、空间新面貌势必会带动大众的审美情趣。
朱柏仰作品:上乘三井日式料理
朱柏仰作品:谦记古美术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