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5-2-9 00:21:43

喜叻空间研究 | SOLO MOOD窗内 慢居 杭州65m²零售空间



逃离繁忙的都市喧嚣,步入一个被宁静与香气环绕的治愈空间,在窗前“听风起、观雨落、等月升”。



场地位于杭州in77,兼具都市的繁华和西湖的诗意。设计以“窗”这一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为出发点,将东方美学中的优雅与内敛融入空间,创造了不失现代感的东方摩登。



通过解构窗的不同形态和行为意义,带领来者在”窗景“前自然观望和驻足;天然材料的运用结合光线、材质和色彩的铺陈出的空间气氛,也令参观者在空间中不禁产生流连与停驻的愿望。这正扣合业主方希望营造的“慢居”的氛围——一种沉稳而有力量的”家“的感受。



#新旧

OLD AND NEW

在此次设计中,喜叻将“新”的设计语言融入空间,是对”去除刻板印象的东方美学空间“概念的一次新尝试。借助金属、石头等现代材料的表达和解构重塑传统元素,使得空间具有先锋的思想。这与品牌所要传达的理念不谋而合:片刻的停留是为了更好的积蓄能量、探索自我,从而更好地出发,是一种积极的“自我重构”。



如何通过更加有效的陈列方式表达窗内产品的气质,是设计时考虑的重点。窗内产品系列丰富、色彩多样,为了让不同系列的产品得到更好展示,我们设计了不同类型的序列陈列,用纸张和金属材质来呼应各系列,以营造空间整体的秩序感。



喜叻为未来空间的更新和多样化使用场景预留了灵活的可能性。定制的可抽拉展台,桌面拉开后可转化为调香等多功能活动区域,为未来空间的多样化需求提供了更多可能。



-展示柜抽拉动态展示图


-可推拉展柜


#窗景

WINDOW VIEW



《说文解字》中提到:“窗通孔也”。窗最早用于出入、通风和采光,兼具门的功能。在中国传统美学中,窗是“取景框”,可以显景,窗本身亦成为“景”,它与生活场景紧密相关,是感知世界的媒介,允许人在窗前观赏美景、看见四季、思索人生。我们希望通过设置”窗框“与透过其中感知到的”景“来塑造品牌独特的东方风格,建立消费者和品牌之间的精神链接。



入口处向内斜退,以解构的窗将原本封闭的内部空间向外延伸,模糊了内外的边界,“窗”以更加内敛的方式吸引人们驻足,浏览者从窗户中寻找一种目视的节奏。



由于产品展示的需求,不同几何形态的展示柜被置入到空间当中,形成空间中的不同秩序感的”框“。通过商品陈列和不同展示”框“的搭配,创造出从“窗”外看到的不同“景”,从而实现“移步换景”的空间体验。同时空间内部的人与在室外行走的人时而有视线互动,人在不知不觉中融入窗景。




#内外

INSIGHT OUT

由于场地位于商场的地下空间,缺乏自然光线,因此在内部空间的设计当中, 我们延续了”窗“这一元素,将室外园林的要素作为空间节点,通过观者的使用,塑造具有画面感的空间体验,进一步打开封闭的室内空间。



传统园林中的天窗、廊架、柱等元素被解构并与功能展柜相结合,让观者在浏览的同时与空间产生互动,从而消除了“内”与“外”的隔阂。



在中心展柜的设计中,我们通过天井代替天窗,配以似廊架的格栅,构建出空间中的“中庭”区域,起伏的台案也暗喻园林景观中的山石堆叠。尽管身处室内,观者却能感受到不同形式的“观景”体验。



在空间后部的收银区,我们设计了错落的顶面结构,并与入口窗的材料形成呼应,增加了了空间的层次感。这种设计使观者能够在不同的高度与屋顶产生互动,从而提升了对空间整体感的体验与感知。



材料的选择上也很大程度上呼应了室外元素,木材、石材、纸张等天然材料的运用,以通过不同材料的肌理变化来唤醒参观者对不同的自然香氛的感受,创造一种可触、可闻的互动,进一步激发观者在浏览过程中的感官体验。其中绿色石材的运用和墨绿色的地面铺设,也进一步增强了空间清新自然的氛围。




#桥梁

BRIDGE

通过新与旧、窗与景、内与外的对话,搭建起一座桥梁,为观者留下更多的留白线索,让他们在空间中感受到已发生的情节与即将展开的故事。设计的核心不仅仅是实现一个完美的空间结果,更在于为观者留出空间,通过他们的参与,不断地重构和演绎空间。



-空间轴测图



项目信息

项目地址:浙江杭州
项目类型:零售空间
项目面积:65m²
设计&完成:2024.07-2024.12
设计:高成/张润
内容:姚懿童
摄影: 形在空间摄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喜叻空间研究 | SOLO MOOD窗内 慢居 杭州65m²零售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