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é Fu傅厚民丨5 年,12 件收藏级作品,一场悠长的心灵假期
他是轰动亚洲设计界的人物,潮流向导《Wallpaper》杂志封他为“明日之星”, 英国版《Vogue》称誉他为“设计界年轻才俊”, 被美国《福布斯杂志》冠以“创意才俊”的美誉。
提到他的名字,也许我们的反应是,他是已故赌王傅老榕孙儿,含着金汤匙出生;但见过他的人,这样形容:有才有颜、风度翩翩、温文尔雅、睿智沉稳;而了解他的人,又会被他具有内涵的设计思想以及谦卑的个性所深深折服。
他是国际著名设计师,André Fu Studio设计事务所创办人——André Fu傅厚民。
近些年来,André一直在建筑与室内空间之外进行更加个人化的表达,这些突破边界的创作是André在“设计”之外为自己留出的一片自由、省思的空间,凝聚着他投身设计艺术领域以来对于文化符号和艺术审美的感悟。
今年5月,Gallery Sohe画廊举办了他过去五年以青铜材质为表达的“Objects”收藏级别作品,全系列包括灯具、茶几、桌椅共 12 件。并行于以室内项目为主的André Fu Studio,以及以家具和家居产品为主的André Fu Living。Objects系列属于André Fu的个人探索,他说创作过程像是一个“心灵假期”,是纯粹地追随直觉。
《André Fu》
上海洛克·外滩源圆明园路115号圆明园公寓3楼
3rd Floor,Yuanmingyuan Apartment,ROCKBUND,Shanghai
2024年5月18日-2024年8月19日
周二-周日 11:00-18:00
Tuesday-Sunday 11:00-18:00
当人们在收藏级设计的领域发现了André的创作身影时,有讶异,更多的是期待,比如Gallery Sohe画廊的主理人Kyle。大约一年半前,André在和Kyle的一次对话中,向他分享了自己正在创作的一系列个人化表达的设计作品。Kyle当即表露出浓厚的兴趣「因为国内很少有本职建筑师/室内设计师的人在做收藏级设计,而且融汇东西文化的André又能以东方设计师的身份展现一个不一样的国际视野」。
最终,这份期待酝酿出了Gallery Sohe画廊的André Fu个展“Objects”。于他而言,和以往工作最大的区别在于思维模式和心态上的不同,在收藏级设计的领域,他以一个创作者的身份鲜少“设计”,没有框架、没有目标、没有时间表,赴一趟随心而至的创作秘境。
“人生不同阶段的创作都是‘我’的一部分。”André说,“当你开始创作收藏级设计时,就意味着到了可以探索更多的人生新阶段,更是做自我表达的黄金时代。
Twirl 台灯
“创作最早那盏台灯时,我想象水滴落入湖面的瞬间,随后将这个瞬间‘倒带’呈现,像是把水滴从湖中抽出,一种反抗重力的感觉。”André Fu分享道。基于这只台灯,他将铜质底座优雅地延伸,一座落地灯由此出现。“在Objects系列中,作品多成对出现,像是兄弟姐妹。”
Infinity 墙面镜细节
选择采用传统铸铜技术,André Fu得以将自己对铜材质“流动性”的着迷凝结于作品之中。他想象上千摄氏度的铜液被注入模具,随后逐渐凝固成坚硬金属的过程,其间有一种介乎液态和固态之间的“粘稠感”。他希望表现铸铜过程中的流动与粘稠。
Horn 壁灯
André Fu将自己的Objects系列作品描述为“collector-grade design”,而非被广泛使用的定义“collectible design”。据他观察,在近年逐渐升温的收藏级设计产业中,创作者多为艺术家,相较于设计师,他们更强调色彩、造型、观念的表达,作品大胆先锋,近乎“奇观”,因而能迅速吸引藏家的眼球。
在成为一个创作者之前,André Fu首先是一个收藏级设计的收藏者,尽管他并不认为自己称得上“收藏家”。“有关收藏,我想我最感兴趣的是因为它们代表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勾起了我第一次遇到它们时的那份好奇心和美好回忆。”
对于AndréFu而言,这些并非全然新鲜的尝试。伦敦求学时收藏的银杏叶座椅,是他人生的第一件收藏,来自艺术家Les Lalanne,这对影响了Yves Saint Laurent和Karl Lagerfeld等设计大师的法国夫妇,被认为是收藏级设计艺术的先驱。日后和数件Les Lalanne的作品长久地生活在一起,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André Fu的创作,成为激发他突破边界创作的“火种”之一。
每一件藏品都是André人生不同阶段的一个个锚点,每每相望,都是一种精神的滋补和心灵的慰藉。正因为他源源不断地从自己与收藏一起生活的日常中获得启发,所以也希望自己的创作能最终为收藏者的生活增添新一层的维度——在每天日常的相处之中,带来惊喜或启发。
有人从红色的大漆作品中看到了东方意象,也有观众从系列的造型、材质与工艺里联想到了Art Deco风格。但André Fu说自己在创作时并没考虑太多风格界定或背景叙事,一切因直觉而起。“从单件作品开始,到后来系列逐渐成型,我好像产生了一种使命感。如果在未来,它们可以成为21世纪20年代东方设计的代表,那会是多么有趣的事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