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U建筑工社--从200㎡搬到60㎡,年轻人尝试“后退式生活”
两个90后年轻人住腻了商品房,
不顾家人的反对和世俗的成见,
从200平顶层复式搬到60平“老破小”。
三人一猫一狗,
他们在湖州老小区的一楼开辟了一种
与自然、与街坊邻里共居的生活方式。
这个家不再仅仅是一个栖身的空间,
它更像是一个微缩的社区,
连结着自然、街道与人之间的情感。
设计师吴状(左)与付仕玉(右)于2019年成立MOU建筑工社,建筑更新、老房改造一直是两位设计师工作的重点之一。设计研究涵盖建筑更新、室内设计以及家具设计。工作室坚持实践以场地和材料为出发点,以自然的建造状态回应空间。两位90后青年设计师,希望通过设计实践传达年轻一代对城市生活的探索精神,寻找一种自恰的生活方式,向心而居,让空间重新成为联结人与人情感的场所。
王拾贰(左),职业乐手,出入各大舞台参与乐队表演。陈翀(右)曾经拥有大型演出的幕后工作经验,持续五年的24小时待机状态让其身心俱疲,两人从杭州返回家乡湖州后,当下更加享受工作与生活完全分离。工作中的喧嚣与忙碌,让两人特别喜欢静静呆着的生活状态。
市陌路小区距离湖州市中心仅10分钟车程,步入居民楼,6层低矮楼栋伸出错落的晾晒杆,衣服随风飘荡,居民们闲坐在一起摘菜、唠家常,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沿着道路走到中心处,一片通体白色的院墙上洒下木格栅的投影,在老小区内显得格外突出,这便是王拾贰和陈翀的家。
在当下追求更快、更高效的社会节奏之下,“停下来”似乎对如今的年轻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不用说“后退一步”了。很难想象一对90后夫妻放着200平的房子不住,偏偏要搬进老小区的60平小房子,这种“倒退式”的选择背后,也许是他们想要改变既定俗成的规矩,抛开成见,寻找一种新的自洽生活方式。
推开院门,小青砖铺就的院子里,一只金毛从窗下小窝探出头来晒太阳。随着屋檐通过下沉式玄关进入屋内,空间以大面积清水灰泥为主,与自带肌理的木质柜体相衬,在光影的投射下满溢温暖。屋内随处可坐可躺的自由让人感觉每处角落都是放松的。在王拾贰和陈翀看来,家就是一个浪费时间的地方。
在上一辈人观念中的“体面生活”如今已经被年轻人拆解,相比于大面积,他们更关乎自己的内心。
王拾贰和陈翀的第一套房是一个复式商品房,自从有了小孩,一想到住在同一栋楼也互不相识,加上家里的金毛也需要多晒太阳保证健康,关起门来孤独的成长并不是夫妻俩想要的生活状态。两人萌生了想要一个带户外院子的想法。考察工作从排屋别墅到老小区,他们做了一个常人难以理解的决定:只要“一楼老破小”。当时这个决定遭到了家长们的集体反对,觉得他两是瞎折腾,哪有人把房子往小、小区往老了换的。
从玄关换鞋区上一步台阶便来到家里的起居室,入口处是王拾贰的编曲区域,平时不外出演出,他喜欢在这里练练琴,清水灰泥营造的沉静感是他喜爱的清净氛围。
由于老小区没有电梯,曾经不被看得上的一楼,随着居住者的年龄渐长,现在反而变得吃香。两人兜兜转转寻了小半年,才遇到了现在这套房。房子位于小区的中心位,不临主干道更加安静,周边拔地而起的高楼也没有光线遮挡。
与房子一墙之隔就有公共健身休闲区,这里的小花园内绿树成荫,有杉树、桂花树、枇杷树、樱桃树、无花果树甚至还有竹林,仿佛城市中的小森林,这里一下子就击中了他们。很快,他们就认定了这套“老破小”。
沿着起居室往里走,便是家里的餐厅。立于墙壁的开放式书架预留出一扇与室外互动的玻璃窗,这里能看到侧院外的竹林,也能作为小区的观察窗口,洞察邻居们的有趣日常。
早晨醒来,她喜欢多赖一会床,躺着时视线从墙沿渗透过去,只有树木、鸟鸣,被她自豪地称为“森景房”;现在也不再需要人工闹钟,叽叽喳喳的小鸟每天有规律地唤醒他们;天气晴好,他们便让金毛在院子里玩耍,时不时猫猫也会过来凑个热闹;起风时,家里会全部敞开,陈翀喜欢躺在餐厅条凳上感受物候的变化;落雨时,王拾贰特别喜欢坐在门口的玄关处,看雨顺着屋檐滴下,聆听自然的节拍;饭后之余,偶尔还能在一墙之外听到邻居们在小花园里唠家常……
卧室通过逐级的踏步消解平铺直叙的空间感受,榻榻米式的布置与台阶共同营造随处可坐可躺的轻松体验。
这里附近一片也曾是王拾贰和陈翀童年时期的生活记忆,如今搬来更像是一种回归,与自然、与邻里有交流、有互动,他们期待的那般更接地气的生活渐渐有了具象的模样。
市陌路小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这里曾经是丝绸厂、面粉厂、羊毛衫厂等制造企业的职工宿舍。房屋空间格局是当年最常见的“两室半”标配户型,除了卧室,都是肉眼可见的局促。
拿到房子后,夫妻两人找到了理念与之契合的MOU建筑工社的设计师吴状与付仕玉。基于原始场地本身的条件,设计师尝试以最小的破坏和干预来进行改造。他们将原来院子里搭建的部分拆除并恢复至原貌,把院子归还给自然,让阳光重新进屋。
天气好的时候,小院承载着家里的户外活动空间,直接与自然亲近,两人一边坐在院子里听一墙之隔的小花园里邻居们唠家常,一边和金毛耍,一起在院子里晒太阳。
原来的主卧与客厅空间布局进行置换,调整局部开门方向,预留出一条可环通的过道空间延伸出家政区。同时,对墙体进行钢结构加固,原屋主在建筑山墙侧面开了一扇窗,设计师利用窗洞与书架结合的方式,将窗洞变成一个框景,将户外影影绰绰的竹林纳入眼眸,引自然入室。
用留白制造更多可能
一般小户型中最常见的设计便是通过折叠、收纳等手法实现“以小变大”,然而在MOU看来,“藏”或“折叠”这类词语,会给人一种很繁琐仓促的感觉。如果这些亮点只能在某些时刻展现,它更像是一种应招待之需而出现的产物。针对小户型的改造,设计师并没有刻意追求收纳最大化,反而希望通过视觉上的留白,通过创造地面起伏高差丰富动线,赋予更多可游览探索的可能性。借景自然贯通内外,将室外纳入到室内,达到视觉上的通达旷阔。
房子虽小,但也要照顾到体验尺度。小朋友的房间,原本面积较小,在3米的层高下显得狭小而高耸,设计师通过两个踏步将室内高度缩小,还原舒适宜人的感受,抬高的地板空间则设置为收纳,内置防潮通风的设备。
小朋友的房间延续干净清爽的家居氛围,以榻榻米的方式让空间显得更宽敞。
“毛坯”背后的自然触感
陈翀对于材质的包容度很高,甚至她一开始提出将原生态的材质融入到生活中,希望家人在没有过度加工的氛围中,感受纯粹与自然。略带粗粝的清水灰泥、富有肌理的木材,空间的纵深在光影的幻化之下饶有趣味。他们在旅游沿途收集的岩石,也作为踏步融入家中,自然之感流淌其间。
到处都是宠物的地盘
猫猫的空中乐园、狗狗的露天小院这些宠物友好定向设计,给了两人极大的惊喜。原先陈翀想要一个猫爬架,设计师便把整个空间变成大型猫猫探索空间。通过柜体的高低错落、退让墙体留出管道后进行磨抓麻绳缠绕,甚至连油烟机都成为它的跳跃台。
设计师没有将定制柜体顶到天花板,反而预留出空间给猫猫探索,与厨房联通的柜体一并成为大型猫爬架。
家里的金毛因为身形很大,设计师将主卧窗下墙空间设计成朝向院子的狗屋,可推拉式移门让狗狗进出自由,屋檐在上方遮风避雨。猫狗在家活动自由,因为家里流线丰富,它们还探索出特别的宠物漫游路径。
在改造期间,周围邻居们常常带着监督的眼光来参观,竟意外发现这里不仅通透,连小户型的收纳难问题也解决得很好,大家会时不时串门来看看这个新鲜的家。在装修过程中,虽然家长们嘴上满是质疑,但身体依然很诚实。陈翀爸爸一边说他们不听话,一边又带着自己的小兄弟们在30几度的高温天卸货搬运。直到整个改造完毕后,家人们的称赞,让陈翀感受到了极大的认可。
大家在一线城市里拼命卷,他们却在家享受“浪费时间”的快乐;大家在追求大户型,他们却选择“老破小”;大家在追随最流行的家居风格,他们却选择清水灰泥的“毛坯赤贫风”。在外人眼中这么多“反差”的背后,是王拾贰和陈翀对自己的“坦诚以对”。
“很多人咬着牙憋着苦,顶着压力留了下来,但他们并不放松。这代年轻人可能更多的是想要“放过”自己,感受放在第一位。我们也不再以出人头地为人生追求,你可以平凡,你可以是你自己,普通也能过的很好,多留点时间给自己,刚刚好才是最好,”陈翀说道。
回到二线城市,找一份合适的工作,有了更多的时间,慢下来与自己、与家人相处。与他们家一墙之隔的小花园,便是社区信息情报站。宝妈们经常带着孩子在那沟通育儿经;傍晚时分,换成了阿姨们在那闲聊做操;只要天气好,隔壁的老爷爷每天都会中午和棋友们下象棋;他俩偶尔会也在花园石桌上吃饭,回味小时候的感觉。住在这儿,王拾贰和陈翀渐渐变成了生活的观察员,在收获新鲜趣事中,重新发掘生活的可爱。
支持达人室内设计网 学习,感谢楼主分享!!!!:) 支持达人室内设计网!!! 支持达人室内设计网 支持达人室内设计网 很喜欢!!! 支持达人室内设计网 支持达人室内设计网
支持达人室内设计网 很文艺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