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bori Enshu--日本桂离宫
桂离宫日本·京都
人生无常,明月亦无常。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桂离宫,自古以来便是知名的赏月胜地。江户时代的日本皇室在幕府时期逐步远离了政治中心,武将丰臣秀吉的养子智仁亲王为追求《源氏物语》中藤原道长所造之“桂殿”的原型而在京都桂之川西岸一带于1615年开始了桂离宫的建造。
从曾经的不毛之地到日本古典主义第一园,桂离宫历经了近50年的营造和扩建。如今的庭园面积约为6.94公顷,位于场地西侧的书院建筑群呈雁行状分布,与中心的心形水体组成台-池-山的空间序列,并以大小不一的数个池中岛完善了视野的收放和步移景异的空间层次变化。
浮于世,沉于心
江户时代是日本住宅建筑发展的成熟阶段,自室町时代出现的“书院造”建筑物在茶道和草庵式茶室建筑的影响下衍生出了以桂离宫为代表的“数寄屋造”(数寄指外层糊有半透明纸张的推拉门,也意指茶道、和歌等风雅之事)建筑风格。相较于象征着权力的幕府御殿建筑群,桂离宫的建筑更加小巧精妙,颇具“禅茶一味”的风雅。
△书院建筑群
桂离宫的核心书院建筑群分为古书院(Ko-shoin)、中书院(Chu-shoin)和新御殿(Shin-goten)三个部分,由建筑师Kobori Enshu在庭园建造的三个时期分别设计。建筑群的每一次扩建均依照原有布局的对角线向两边延伸,因此呈现出雁群飞行时的“人”字形,使外轮廓的视线互不干扰,各自成景。
△月波楼
书院建筑群不负其赏月的营造初衷,在古书院前部的会客室向水池方向延伸出一个4x3m的细竹平台,凭借三面开敞的视野坐拥自然的园景与明月。在建造的第二阶段,月见台的西北侧还增建了一座临水建筑,于视觉上与水池另一端的松琴亭互为对景,且因智仁亲王对白居易的推崇而以其诗《春题湖上》中的“月点波心一颗珠”将赐名为“月波楼”。
△松琴亭
除了主导空间序列的书院,回游式的庭园内还分布着多处功能制式各不相同的独立建筑,其中位于水池东岸的松琴亭是桂离宫内最重要的景素之一。这座内部空间呈“回”字形布局的建筑是日本宫廷贵族举行和歌、御茶、抚琴等文化娱乐活动的产物,智仁亲王曾以《松风入琴》为题写下一首琴曲描绘“松风入夜琴”的情境体验,茶室也因此得名“松琴”。
△松琴亭
松琴亭是草庵式茶室的典型代表,由大阪土调和出的土黄色墙体与木、竹、纸等天然材料建造而成,屋顶的部分则是用柿葺(薄木片拼接组成屋顶的工艺)构成了入母屋造(类似中国的歇山顶)与单坡屋顶的组合形式,通过效仿民间建筑的朴素氛围来表达隐逸的哲学思想。
△园林堂
△笑意轩
△赏花亭
此外,庭园内还另有一座名为“笑意轩”的茶室,其修建时间略晚于松琴亭,虽然实用性稍显逊色,但无论是屋顶或是内部空间均偏重于装饰性的视觉设计。沿着笑意轩入口处的园路前行,一座两间宽(3.6m)的茶亭藏在三面环抱的密林中,别出心裁的窗户设计和充满创造力的两面开放格局打破了茶室建造的传统。
△建筑细节
物哀·幽玄·侘寂
“物哀,幽玄,侘寂”是美学家大西克礼概括的关于日本美学的三大主题,如同樱花般转瞬即逝的美成就了“无常”和“残缺”的哲学体系与审美观。在这之中,侘寂是日本茶道文化的伴生物,王公贵族在这一阶段发展出了以千利休(日本茶道家)的“侘茶”和“枯淡”为核心的精神修炼之道,强调减少形的雕琢,追求内在的丰盈。
而桂离宫的诞生,无疑将侘寂美学推上了物质化与空间化的双重巅峰,不仅是草庵式的建筑风格,回游的庭园和茶庭等设计也展现出了中世时代不曾有的空间形态。对智仁亲王和日本匠人来说,造园如同奉茶,只有你拥抱“不完美或是残缺的美”,才能在时间的消逝之中获得新生。
支持达人室内设计网! 支持达人室内设计网! 支持达人室内设计网! 支持达人设计网! “物哀,幽玄,侘寂”是美学家大西克礼概括的关于日本美学的三大主题。
支持达人设计网! 支持达人室内设计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