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XD这一年 | 张清平:浮躁之下,寻找沉淀的力量
浮躁之下,寻找沉淀的力量整理 | 孙维
图片 | 张清平提供
张清平:通过自身不断地精进与努力,让设计获得和具备全球性乃至世界性的沟通力,最终以好的设计为华人设计发声,是我现阶段的设计观。
设计最大的价值是在于为用户创造出独特、专属的生活态度,因此,设计风格等问题对我来说是没有藩篱的,不论是中西合璧、华洋共处,还是新旧交融,在古典的怀旧中寓意现代时尚,唯有融合东西方哲思与艺术精华的设计,才是我认为的最极致的设计。其中,年轻的人能看到时尚,年长的人能看到怀旧,中国人觉得很西方,外国人则觉得东方。这是设计“融合”的魅力与乐趣。
AXD:这一年,你认为在我们的社会中,最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什么?它将对设计行业今后的发展途径会有什么影响?
张清平:过去的这一年,我深刻感受到了经济全球化以及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冲击,我们已然生活在了一个现代社会中,因此,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人都有机会为构建更加美好的世界而做出自己的贡献。未来,在时代背景的影响之下,设计与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技术会摩擦出怎样的火花,令人期待,但不容置疑的是,设计会越发显得重要,它在智能化的同时,也会产生一种更“入乡随俗”的趋势,也就是人因与人文的融合,更符合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与变化的需求。
张清平:2017年,我受邀参加了一系列以人文本源——发现美好关系的活动,包括了士东市场改造和2017台湾室内设计周的美好咖啡与美学义卖等活动,并以“本心相见”为主题,主导策展了2017年台湾室内设计周。美学与设计,在这些实践中变得不仅只是视觉享受,更是心灵的舒展和愉悦。通过团队的合作将“美学”带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带到人与人、人与物之间,当我们目之所及,当我们的创作和思维都是美好的时候,我们所建立起来的就是美好关系,藉由这些机会,让“美好关系”成为2017的新生活运动。
AXD:很多人认为:中国的现状和人的心态上普遍呈现出“浮躁”的状态和拼命“奔跑”的心理动因。你认为这种“浮躁”和“快速”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们应该怎样来
看待或是界定它?
张清平:我认为中国的现状,或者说是中国设计界能有“浮躁”的和“奔跑”的心态其实是一件好事,这代表着我们感受到了世界的脉动变化,“拼命奔跑”便是一种对这类变化的积极回应——我们正在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浪潮,但更重要的是,“浮躁”之下,我们还需要找到自我沉淀的力量, 与前进奔跑的方向。
AXD:从全球设计视野来看,中国设计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出现了哪些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怪胎”或者“伪问题”?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突破?
张清平:中国由于广大的市场量与发展需求,多年来一直处于创新力贫乏,和大量不经文化沉淀而进行粗糙的转化或拷贝的设计状态之中。从全球设计视野来看,我认为这是一个过程,必须经过更深度地融合学习,导入现代的人因人文,再辅以设计师本人的真知灼见来进行突破与导正。
张清平:何谓好的生活?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论述它需要经过一连串不同设计者的讨论,同时藉由这些意见交流,让人更进一步地反思究竟什么是生活的特色。充满竞争力的商业环境与宜居的生活空间,经常是我们评估生活质量的两个视角,然而什么是竞争力呢?效率、创新、国际化,或许都是我脑海中的答案,但我认为,有质量的生活方式和风格才是宜居生活的维度。在多元的意见交流中,让人们进一步去思考,究竟什么是让我们有感的生活特色与骄傲。
AXD:在中国,你认为大众审美与生活趣味的提升应该依赖于设计师在设计中提出审美价值, 还是应该顺应大众审美趣味的自然状态呢?
张清平:我从事设计工作已经40多年,一直以来我都希望能尽力发展出丰富的、精致的台湾设计,让项目里所蕴含的人生哲学和生活智慧被感受和体验到。以台湾设计者的设计审美与视角,将东方的元素纳入设计,同时融合西方元素,创造出更适合台湾人的生活方式,让空间的使用者能尽情享受现代生活。以深度提炼的方式思考设计,忠实地反应空间与使用者的内涵,将人与空间的价值形于外,赋予人们不一样的体验与感动。
我认为在设计中不断地提出与时俱进的审美价值,是设计者的社会责任。对于大众惯常的审美趣味,可以观察,但不需顺应,我们的任务是,研究大众流行背后的因素,进而提出自己更精进的方案。
张清平
天坊室内计划
创始人/总设计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