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瑞栋设计--4000㎡超大空间,灰白色大理石凸显极致格调
都市环境的特性往往被认为是单调的,即使有什么多样性也经常是由于过去所留下的元素使然。缺乏特性意味着刺激的贫困,事实上现代环境很少提供古老建筑之所以迷人的惊奇和发现。大部分的现代建筑置身在“不知何处”;与地景毫不相干,没有一种连贯性和都市整体感。
在一种很难区分出上和下的数学化和科技化的空间中过着它们的生活。
——节选自《场所精神 GENIUS LOCI》诺佰·舒兹其历史城市地景中的特点是三面由山体合抱,一面为较大集中性水面,水系中大型镜水面与细脉溪流贯穿全城,并且以城市相对高点,山顶建塔作为纵向地景成为传统城市场所精神的标志。
海德格尔说:「物」本身就是场所,不仅属于某一个场所而已。
场所是自然和人为的元素所形成的一个综合体,系建筑现象学的主体事物。两种元素之间的主要关系由世界的区位(Location)所表示。当地的气候在多数时间属于宜人状态,并且亚热带气候带来的植被茂盛以及地貌的平原性质,使当地人群不自觉地拥有平静的大致同一性性格。
由于水元素在地貌中的多频次出现,则使之在历史传统中无法进行大烈度、长距型的剧烈运动。而只能以安静、缓和的欣赏自然元素(山、水、植被)作为城市人群潜意识性格。当上述逻辑成立之后,在设计中应当关注的要素即已确认,在室内的总体布局中,入口厅前后两侧均采用弱视觉化的大玻璃幕墙,以保证传统城市人群性格中的视觉观察落点聚焦于室外的自然元素景观,而非内部生造的元素。
整个厅在墙顶地三大面上只使用大面积单色调的灰和白,行进过程中出现的上、下两个卵形装置在于界定和分清顶与地的界面。在功能上需要对后勤通道做遮挡的「物」,在「弱化」和「强化」这一对矛盾性上均做了强调,其「弱化」是消解传统遮挡物必须以墙或隔断的形式出现,将其功能保留,但通过遮挡材质的反射性,将其消隐在灰色背景中。
「强化」则是通过将遮挡物本身当作艺术装置来处理。更多的是用现代的审美形态来强调这个「物」本身,从而淡化该“物”的使用性功能,进一步隐藏其功能的目的。
两层的分界和贯穿处是异型螺旋楼梯。因为仅有两层空间,如果只从交通性来看,则在上层视野上并未有纵向标志。在此,设计中将楼梯螺旋上升至顶面,保证在整个空间中具有一个贯穿性的「物」。都市建筑具有更一般性的价值,它是以象征性和转换作为基础的。形象化便成为场所具体化的重要方法,因此一个自然条件不足的Location,必须借助「补充」与「象征」去改进。
在这里,楼梯就是「补充」与「象征」。它更像是本城中传统的山、塔的抽象化象征。
平原上的聚落对诠释具有类比的可能性,在此基本的风土造型并不是排列式,而是密集的簇群或包被(环状、方形)。从楼梯下到下层,正好是从镜面水池中出来。
大片水池占据中心位置,且三边被实体空间包被,一侧则通过大玻璃幕墙与室外景观联通。水池两侧的洽谈区、家具的布置以组团状陈列,使用者通过水面的界定,可以互为「景物」。整个空间至此完成「三面山,一面水」,「山,塔高耸」的城市场所精神的象征性构建。当代都市中「外来物」意义与地方性精神相遇,创造出一种更复杂的意义系统,都市精神不只是地方性而已。该售楼展厅的产品表达以「都会森林」作为阐述要点,在一个人造环境空间中表述将要建成的大体量自然要素,如何象征成为设计手段的主要探讨点。人对地方性的态度更令人惊讶地没有什么改变,我们必须同意黑格尔的看法,他说人的这种态度决定了人在「历史上的场所」。
然而「未来的场所」该如何建造?如果,场所不仅仅是被建造的,同时也是由建造者或用者本身所呈现的。那么,就像海德格尔认为的:「此在充当的就是首先必须问及其存在的存在者”和“应该就存在者的存在来追究它们」。
当地的人群,素来具有开拓、创造性的思维习惯。由此,一种完全抛弃惯常传统,在统一中突破。寻找全然不同可能的精神就有可能成为“当下及未来的场所精神的体现。VIP 室采用这种完全不匹配所谓统一性设计的设计。正是这种对「未来的场所」的体现,其手法表达同样涵盖显性和隐形两种手法。“显性”:即从可视觉感知的层面,对某些惯常性审美概念定义“未来”,然而在此“显性”恰恰是个恶作剧的玩笑。
通过设计中「意义」的寻找和解答,希望能够在本案中寻找到特定人群的认同性“Identity”。同时也是在摒弃传统设计方法中先寻找形式,再销售成品「时装」的量化设计弊端。并且通过该设计探讨如何在当代审美形式下体现传统「在地性」的思考。项目名称:金隅·中铁诺德都会森林
项目面积:4037㎡
项目地点:杭州
项目设计者:翁瑞栋
谢谢楼主分享
页:
[1]